研究:風災相關死者 多為貧弱族群

編譯俞仲慈/綜合9日電

最新一期「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刊載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過去數十年來,國內風災造成的死亡人數,比傳統官方公布數字還要多出十餘倍,而且死者多以貧民、弱勢族群和少數族裔占多數。

據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公衛學院(Mailm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環境流行病學者帕克斯(Robbie Parks)領導的研究小組統計,從1988年至2019年,因颶風或熱帶氣旋等風災,導致溺斃、被外物擊中等直接因素,以及災後因缺乏救濟、傳染疾病等各種間接因素導致死亡的人數,超過1萬8000人,是國家海洋暨大氣管理局(NOAA)公布的風災直接死亡人數1385人的13倍。

帕克斯研究團隊發現,官方公布的直接死亡人數,和研究小組的統計數字,兩者差距甚大,以2012年颶風珊迪(Sandy)為例,國家颶風中心(NHC)公布死亡人數僅147人,但是研究小組統計死亡人數為1193人;2017年颶風哈維(Harvey)公布死亡92人,但研究小組統計死者多達1202人。

該報告針對遭受風災襲擊的地區,研究災區在風災前、風災中以及風災後的死亡人數變化,並針對不同年份的死亡人數增減,依正常公衛條件進行比對,結果發現災區死亡人數突然激增,全是因為風災造成。

帕克斯表示:「足以說明在沒有颶風來襲的正常情況下,死亡人數會有所不同。」

帕克斯強調,風災過後,由於居住環境被破壞,災民承受巨大壓力,容易引發身心疾病,進而造成死亡人數增加,此一事實長期以來未獲重視:「此研究數據確實證明,收入最低的族群往往也是風災最大的受害者。」

颶風伊達利亞上月底侵襲佛州,一位災民看著滿目瘡痍的家園,不知如何收拾。(美聯社)

麻省理工學院(MIT)颶風學者艾曼紐(Kerry Emanuel)對此也表示認同:「我一點也不意外,但最令我悲痛的是,社區最弱勢族群死亡率太高,正是因為提供給他們疏散和撤離的資源太少,因此總是首當其衝,受害最嚴重。」

颶風 熱帶氣旋 哥倫比亞大學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