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端相距達9000光年 銀河塵雲波浪舞動 一度沖刷到地球
科學界最新發現的天文學奇事被命名為「拉德克里夫波」(Radcliffe Wave),根據20日發表在「科學」(Nature)期刊的論文,拉德克里夫波正在波動;這一大片可以形成恆星的塵雲就像球場觀眾的波浪舞,有升有落,一度還沖刷到地球。
華盛頓郵報報導,拉德克里夫波這道波狀、能組成恆星的塵雲是地球身處的銀河系裡,最大的連續結構,兩端相距將近9000光年,由大犬座(Canis Major)到天鵝座(Cygnus),獵戶座(Orion)則其在中央。
這道塵雲正升高到遠高於銀河系平面的地方,然後再降回來。這種振盪稱為周期進行波(traveling wave)。
白水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Whitewater)天文學者班傑明(Bob Benjamin)表示,最新的論文就了解本結構的起源,真是俐落的一步。
拉德克里夫波結構就在我們銀河系裡,事實上堪稱就在「隔壁」、「唾手可及」的距離,只是這一唾手長500光年。
新鮮點在顯然地球所處的太陽系大約1300萬年前曾通過拉德克里夫波;那段期間對地球生命,可能造成一些影響;組成恆星的區段可不只有爆出恆星而已。
天文學者、研究合撰人札克(Catherine Zucker)表示,學者們認為地球1300萬年前,可能經歷超新星爆炸的盛會。
直到幾年前還沒有人認出,相對接近太陽那麼多片恆星組成塵雲,其實是一條連貫結構的一部分。這是因為天文學界觀察遙遠銀河系的能力,遠比看地球置身的銀河系來得強。我們銀河與下個銀河之間的空間達幾百萬光年,當地可沒安裝望遠鏡,來拍我們銀河系的漂亮全景圖。
札克與她的同事表示,太陽系1300萬年前通過拉德克里波有很多可待挖掘的事,也可望產出很多科學論文。地球的地質紀錄,受到那次古早的穿越時,超新星爆炸所影響,應有跡象。
下一步是要觀察大約1300萬年前,地球受到鐵同位素侵襲的地質紀錄,其跡象與超新星爆炸是否吻合;接下來做跨學域研究,看看生物學紀錄上的一切跡象。
學者表示,諸多銀河系的動力,可能比學界原先以為的要強得多。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