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學者研究:沉重積雪可能引發密集地震

編譯潘勛/綜合報導

「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8日登出的最新研究指出,日本能登半島2020下半年以來發生數千次地震,引起學者們好奇,想了解過於沉重的積雪是否會引發密集地震,研究後指出,兩者之間可能有關,這也是第一篇指出天氣或氣候變遷與地震活動關聯性的研究。

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報導,研究作者之一、麻省理工學院地球、大氣及行星科學助理教授法蘭克(William Frank)指出,當年的大量降雪,似乎與那批大地震有關聯,世人不應忘記,氣候本身對地球深處張力狀態的改變,其實具有影響力,甚至引發地震。

研究成果並未指出氣候或天氣變遷直接導致地震,而是認為某地區地震的頻率,可能因地表以下水的流動方式而有增減,還有地表積雪重量施加的壓力。

美國地質學會(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ociety)地球物理學者薛利(David Shelly)表示,這篇研究引發有趣的問題,但還要更多研究,才能證實。

這篇研究的對象是日本能登半島的數千次地震;能登半島位在東京西北的日本海濱。2021年大雪之後,該地區地震頻率大幅增加,每天記錄到幾百次。法蘭克表示,日本民眾注意到下雪之後,相形之前,該區域地震次數以十倍增加。

那批地震之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發生在今年1月1日,規模達7.5;日本紅十字會表示,主震造成240多人喪生。

科學家研究發現,過於沉重的積雪和密集的地震,兩者之間可能存有關聯性,但仍需更多研究才能證實。(美聯社)
2021年大雪之後,日本能登半島地震頻率大幅增加,每天記錄到幾百次。規模最大的一次發生在今年1月1日,規模達7.5,造成240多人喪生。(美聯社)

法蘭克指出,那次地震成群發生,相形一般的餘震序列很異常;統計學上的地震特徵,是由其他因素驅動的。於是他與論文其他作者,拿能登半島地震形態,與一個地表下孔洞間的壓力模型相對比。模型講述說,地表以上的因素改變地表下岩石之間的壓力,例如季節性海平面變化、大氣壓力上下波動,還有豪雨及大雪事件。結論指出,能登半島上大雪的重量,增加地下孔洞內的壓力。大雪累積、融化,重量增減,會讓此前存在的地震斷層失去穩定。

地震 日本 氣候變遷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