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手機上癮 學校出招「搶學生」
14歲的伊莎貝拉.皮雷斯 (Isabella Pires)從八年級開始注意到,同學對學校活動的參與度愈來愈低,直言同學好像愈來愈不在乎別人的想法,但同時心裡卻又更在乎」;她表示,有些青少年不再掩飾自己的漠不關心,其他人則是因為害怕被嘲笑而減少互動;伊莎貝拉將這情況,歸咎於社群媒體和後新冠肺炎時代揮之不去的孤立感。
教育工作者表示,他們曾行之有效的課程計畫,已不足以在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佳、注意力持續時間縮短、出勤率下降和學業成績惡化的情況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參與其中。這些挑戰最難克服的一點,就是學生對手機上癮;如今,學校都開始為了扭轉這種不安的現象而開始嘗試新策略。
加州/手機關進袋子
加州化學老師阮約翰(John Nguyen)就因為受夠了課堂中在手機上的各種霸凌和爭吵,且經常缺乏成年人干預,而發明了一款袋子;在阮老師的教室裡,學生上課必須將手機收在袋子內,只有老師或校長才有打開袋子的鑰匙。
華州/增加課外活動
華盛頓州有些學校則是開始增加課外活動,在下課後與手機競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一天辛苦學習後,有些不同期待,不管是運動、表演藝術還是各種不同主題的社團。
緬因/改成戶外上課
緬因州則有學校開始增加學生戶外活動時間;有老師將課程調整為在戶外授課,或是鼓勵學生將午餐和休息時間改在戶外進行。
俄州/從家庭先改變
另外,家長也必須改變家庭內的手機文化;俄亥俄州教師泰勒(Aaron Taylor)就會在自己的孩子朋友來訪時,禁止使用任何行動裝置;泰勒也指出,父母不應該在上學時間,要求孩子用簡訊向他們報平安。
此外,手機也放大青少年不願在課堂上互動的背後因素;泰勒任教的高中就有學生告訴他,不願在課堂上發言,是因為不想被「取消」;麻州達特茅斯高中英語老師希金斯(Wilbur Higgins)指出,當出現性、性別或政治等話題時,學生就會「變得非常非常安靜」;希金斯因此開始使用Parlay等網站,讓學生可以匿名線上討論。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