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分析 聯邦政府關門之亂 國人已習慣了
紐約時報分析,聯邦政府失靈成為新常態,國民已習慣首都國會陷入混亂。
聯邦政府關門歹戲拖棚,但近期Google搜尋趨勢顯示,國民更關心饒舌歌手夏庫爾(Tupac Shakur)命案偵辦發展、誰會贏得實境節目「黃金單身漢」(The Golden Bachelor)大獎,以及勁球(Powerball)兆彩獎落誰家。
就連政府可能面臨關門的10月1日「國際咖啡日」,人們對咖啡相關的搜尋也比政府關門來得多。
這並非民眾對國會領袖懸崖勒馬,在最後一刻避免關門有信心,而是凸顯國民早已習慣華府混亂。
此次國會意外通過臨時開支決議案(continuing resolution),讓聯邦政府以目前開支水準,維繫運作到11月中旬,但屆時又要再吵一波。
國民看似已預期相關混亂事件會發生,在政黨兩極化、動盪不安、前總統川普面臨四項刑案共91重罪指控、現任總統拜登面臨眾院彈劾調查之際,國民早已習慣華府亂糟糟,政府失靈已成新常態。
在聯邦政府擔任參院共和黨人資深預算顧問長達33年的霍格蘭(G. William Hoagland)表示,「遺憾,對於聯邦政府以外的普通人而言,這些治理空窗並非新鮮事」。
聯邦政府關門是現代現象,凸顯華府暴躁的指標。
國會過去曾偶爾拒絕通過開支法案,但在前總統卡特的司法部長1980年、1981年裁定,若國會不撥款,非必要職務必須暫停之後,才導致政府關門。
雷根總統與布希總統(George H.W. Bush)任內發生多次關門,但都僅持續幾小時、幾天或周末,國民幾乎未察覺。
1995年末到1996年初,共和黨眾議員在柯林頓總統任內的預算鬥爭中連續使政府關門,招致輿論強烈反對,且這般政治策略影響往後近18年。
2013年以來,歷任總統歐巴馬、川普及拜登都面臨政府關門數日的情況,幾乎成為慣例。
密蘇里州前參議員麥克卡斯基爾(Claire McCaskill,民主黨)表示,「此情況的一大問題是政府失靈與混亂已融入當今政治血液,因此許多人已不再打電話或寫電郵向議員抱怨,他們視此為常態、政黨極化和黨派政治的一部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