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分析:中國充滿風險 美商為何仍不撤離?

編譯潘勛/綜合10日電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16日在北京會見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茲。(新華社)

中國經濟艱苦掙扎之中,與美關係陷入緊張,三年新冠清零關閉國門、實質上鎮壓民企,都讓中國經濟出現尚未治好的傷痕,但體量達18兆美元的中國經濟雖困難重重,美商依然不能忽視,很難離開;撤出,意味著未來面對全球競爭者喪失先手,許多西方公司仍視中國營運為長期投資,只是要冒重重風險。

紐約時報報導,幾十年來,美商把中國看待成搖錢樹,垂涎中國數億消費者,認為是最大的機會之一,還斷言21世紀是「中國世紀」。

只是現在,美商總裁們拜訪中國而返,觀點都變得較陰鬱了。在中國的西方公司遭逢的壓力,幾年前根本難以想像。中國解除新冠清零封控九個月,西方執行長們都有所體認,一些危機要設法克服,他們並不想罔顧中國市場,但得睜大眼睛瞧清環境。

值得操心之處一長串。中國警方會突檢西方公司,罰款很重,會破壞交易,監管法規會限制數據的轉移;範圍很廣的反間諜法已增加做生意的成本。還有其他稱為灰天鵝的因素,也就是罕見但並非難以想像的事件,如再次發生疫情、更多美國制裁,或邊界發生公開衝突。

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最近還雪上加霜,說在中美企有個感覺,就是中國「投資不下去」。

中國經濟前景看壞,讓美企引以為憂,很難理直氣壯加碼投資中國。很多西方國家老闆們造訪中國,返國後都認為,中國官方對自己能處理好經濟走頹,實在太過自信。企業主私下都戒心提高,因為中方公司都不投資,連中國的民間部門對經濟都沒信心,憑什麼外國要投資中國?

華府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學者白明(Jude Blanchette)表示,中國經濟放緩之中,同一時間北京的監管行為喜怒無常,懲罰意味濃厚,另轉向集權,美國又採取行動,把科技、投資轉往其他市場。

美國官方對中國的感受已轉向對抗,也讓事態棘手;對中國還是生意做歸做,可能會被國會傳喚。美國有百年歷史、生產引擎的跨國公司康明斯(Cummins)發言人米爾斯(Jon Mills)便表示,假如說中國的任何好話,就被架上爐子去烤。

▼可開啟影片字幕

影片來源:世界新聞網 一洲焦點

投資 雷蒙多 北京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