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美首站赴紐約智庫 侯友宜:對北京沒有不切實際的期待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訪美首站到紐約,15日先與美國智庫學者座談。他在與「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NCAFP)座談時首度提出,「我對於北京的意圖,不會存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對美國支持台灣的安全,也不會視為理所當然」。
緊接著,侯友宜於中午到外交關係委員會午餐座談,侯提及外交關係委員會的預防行動中心定期出版的「預防優先次序調查」年度報告說,這分報告顯示,自2021年起,台海危機已連續三年被列為全球潛在衝突第一級/最高優先。
侯友宜表示,這代表一旦兩岸爆發軍事衝突,將嚴重衝擊美國的國家利益,也證明台海局勢牽一髮動全身,與印太區域秩序息息相關。
侯在智庫「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的座談,包括美國國務院前亞太助卿羅素(Daniel Russel)、現任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亞太安全論壇主任、國務院前亞太事務副助卿董雲裳(Susan Thornton)及線上出席的美國在台協會前主席薄瑞光(Raymond Burghardt),還有多名亞太事務專家學者。
侯在會中表示,台灣是印太地區重要成員,應成為區域內負責任的一份子;他也強調,不會將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支持視為理所當然,「台灣不會成為麻煩製造者,將會稱職扮演和平促進者與風險降低者的角色」。
侯強調,他對於北京的意圖,不會存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台灣需強化自我防衛能力,嚇阻大陸動武,並加強對話,降低衝突,實現「台海安定、台灣安全、世界安心」的目標。
兩場智庫重量級學者幾乎可說是問好問滿。侯友宜會後受訪表示,兩智庫關心國防、外交、兩岸議題,尤其關心台海局勢。侯友宜說明,國家本身要有自我防衛能力,不斷提升、加強國防軍備,嚇阻大陸攻擊,同時也要不斷對話,降低衝突。台灣要扮演的是從交流增進理解、用實力確保和平,做到讓台海安定、台灣安全、世界安心。
旅美學者以「和平鷹」形容侯友宜的美國行與傳統深藍「和平鴿」路線,做出區隔。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表示,侯友宜定調為「和平促進者」與「風險降低者」,代表台灣可以取得兩方的信任,扮演橋梁,不必成為棋子。更不會天真地認為,只要台灣配合,武統就一定不會發生,因此該做的準備不能少。
「他說的,是美國人非常想聽的。」與會的哈佛甘迺迪學院學者余文琦指出,一小時座談中,侯友宜絕大多數聚焦國防,「他雖然沒有說出口,但表達方式與內容,已經明顯和前總統馬英九非常不一樣」。
余文琦還原會議過程。她表示,侯友宜開宗明義直指,他認為國防與國安原則與原理相同,原因來自侯是警察出身,帶過8萬警察防衛、也帶過海巡。
侯友宜7月曾因「役期恢復四個月」引發爭議,儘管他多次強調「確保兩岸穩定和平」,仍被認為兵役議題是「必考題」。
余文琦說,侯友宜在會中直指,台灣兵役一年還不夠,台灣的問題在全民防衛意識不夠,並指出,他當選後,後備部隊要從34萬人升高到71萬人,國防預算也要提升支援兵役,也要讓美國人覺得「和之前的國民黨不太一樣」。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