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新選財長 對中關稅將低於預期

社論

川普22日終於宣布他的財長人選,新財長是內閣最重要成員,川普的減稅和關稅兩大政策,都要由他推行;川普挑選其他內閣成員時,揮灑自如,唯獨在選財長時,過五關斬六將,小心翼翼仔細挑選。被川普看中的是貝森特(Scott Bessent),是華爾街避險基金Key Square的創辦人,1990年代曾在大鱷索羅斯的基金工作,做空英鎊日元,為索羅斯賺進巨款,一戰成名。華爾街對他中選的反應不錯,共和黨人也紛紛表態支持,估計他的提名,可順利獲得共和黨控制的新參院通過。

川普在聲明中說,貝森特將會支持他的政策,負責推動美國經濟成長,還特別提到,他將會改變美國的不公平的貿易狀況。美國對外貿易,年年出現巨額逆差,平均每月逆差超過800億,今年已是連續第四年逆差超過1兆美元。川普揚言,要向所有出現逆差的貿易國徵稅,稅率一律10%至20%,對逆差最大的中國,則要徵60%。

貝森特是川普的經濟政策顧問,競選期間曾公開表示,支持川普的關稅政策。對於關稅政策,他說過的最重要一句話是「全面徵稅是談判的最高立場」,對他來說,談判是重要手段。但談判要談的是什麼?川普對美國的貿易逆差不滿,所以與貿易國談判,目的就是要消除逆差,不能讓不公平的情況繼續下去。

貝森特上月23日在「經濟學人」撰文說,美國現在的貿易不平衡,不可能維持下去,所以必須改革;美國向盟國開放自己的市場,曾幫助盟國如日本、南韓和德國等復興各自的經濟,但是對競爭國 (例如中國) 開放,卻幫助了中共成長,反而對美國造成安全威脅,這種情況必須糾正。

他又說,中國的電動車、電池和太陽電板等高科技工業,由中國政府推動,由於得到政府補貼,大量企業投入生產,造成生產過剩 (overcapacity),並向國際進行傾銷,因此引起國際抗議 (歐盟上月通過向中國電動車開徵45%關稅)。如果美國禁止生產過剩的產品進入美國,這些產品必轉向歐盟和其他地區,國際貿易將進一步大亂,所以美國有必要利用全面徵稅的政策去進行改革。

川普2018年第一次對中國發動貿易戰,與北京談判了兩年,直到2020年初才結束;談判期間,美國要求中國進行「經濟的結構性改革」,例如政府補貼、強迫技術轉移、以及竊盜技術等。但雙方一直談不攏,2019年5月還一度談判破裂,最後雙方在2020年初達成「第一階段協議」,北京沒有承諾進行「結構性改革」,只同意向美國購買2000億元的美國產品 (主要是大豆)。川普現在要進行第二次的貿易戰,談判的起點,可能還是六年前的「結構性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當年雙方一直談不攏,每次談判不歡而散,川普就威脅提高稅率,因此稅率從2018年上半年的不到10%,提高至15%、20%,到2019年底時,提高至25%。川普這次的貿易戰,以2023年的逆差計算,因為中國逆差2800億美元,如要平衡全部逆差,稅率要60%,所以這次貿易戰以中國重心,但貿易戰還包括其他國家,例如歐盟 (2023年逆差2000億,德國占800億),東亞 (日本730億)、東南亞 (越南1100億)、墨西哥 (1550億)。川普的用意是,將中國的貿易問題放在全球貿易狀況中去談。

川普已是第二次上台,一切駕輕就熟,沒有了2017年時的混亂,加上共和黨又控制了參眾兩院,因此會在談判上採取主動,將對中談判連繫到歐盟和其他國家身上;中國可能無法像2018年那樣,採取拖延政策,難以堅持不讓步。

現在的第二次貿易戰,從談判和稅率去看,也必須有一個過程,開始時,一定不會是60%,因為這只是預設的談判最高立場。還有一種可能是,如果談判順利,或者中國很快讓步,那麼稅率就可能少於60%。

川普 貿易戰 歐盟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