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領導人「蔣介石化」 錯得離譜

鄧聿文 (聿聞視界)

一段時間來,在臺灣藍營學者和名嘴中,喜歡講大陸領導人「蔣介石化」,認為大陸不會、也不敢對台動武,民間武統言論只是嘴炮而已,軍演是用來安撫內部民意,被民進黨看穿,對臺灣起不到作用。不過在防長董軍香會對台獨發出「粉身碎骨」、「甕中捉鼈」的強硬表態,以及此次懲獨22條發布後,估計不再會有人持此看法。

所謂大陸領導人「蔣介石化」是一個很離譜的說法。該「理論」最早是由日本學者松田康博發明的,然而,這是個蹩腳的發明,如果臺灣學者和民眾誤信該理論,以為大陸當局統一臺灣的意志真的不強,是會壞事的。

為什麼說大陸領導人「蔣介石化」的說法是錯的呢?先來看松田康博的論述,根據藍營名嘴的轉述,他是這麼講的:習是個70歲的老人了,人一老,鬥志就消退,以後年齡越大,越不想打仗,等習過80歲,不會想著用武力攻台的;時間拖得越久,大陸民眾特別是年輕人接受兩岸現狀,也不會為了統一臺灣想去打仗;大陸經濟發展來之不易,目前又遇到困難,如果打仗,經濟受制裁,成本會很高;假如大陸打輸了,當局會擔憂共產黨垮臺。故而,結論是,大陸領導人會像當年蔣介石一樣,雖然整天喊反攻大陸,但時間會慢慢消磨其意志,最後就是嘴上喊喊,變成一種宣傳策略,作為統治的合法性。

松田康博的這幾點理由,不是完全沒有道理。老年人一般確實不如年輕人有雄心壯志,特別是人過80,面對過去沒有實現的理想,只好「認命」。另外,兩岸分離越久,大陸民眾也很可能對統一失去感覺,其實現在不想統一的大陸民眾包括年輕人,也不在少數,認為臺灣獨立出去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何以一定要有統一執念?至於打仗成本很高,擔心共產黨垮臺,大陸當局有此憂慮亦很正常。

然而,為何看似有理的解釋得出的結論卻具有誤導性?原因在於,用蔣介石去比附習近平,兩者的時空環境特別是兩岸的實力,完全不同,不能簡單地把發生在蔣身上的事硬套在習身上,以為後者會重複前者。歷史雖有時相似,但不會簡單重演。

蔣念念不忘反攻大陸,是因為他在國共內戰中輸的不甘心,儘管他敗退臺灣,但大陸彼時在中共統治下力量還很弱,在改革開放前,經濟上也沒有太大發展,人民的生活很苦,大陸自己後來也用「一窮二白」來形容這30年。而臺灣的經濟卻處於騰飛階段,人均收入遠高於大陸。軍事方面,解放軍的陸軍可能強於國民黨軍,但臺灣的海空軍比大陸強,有制空權優勢。所以,在美國的支持下,反攻大陸並非沒有希望。

後來之所以反攻大陸無望,最主要原因是美國從一開始就不同意蔣這樣做。經過朝鮮戰爭的較量,美國並不想為蔣的反攻大業而同大陸再打一仗。另外,蔣軍士氣低落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國民黨畢竟是被中共趕出大陸的,敗軍要報仇雪恥,豈是那麼容易的?倘若再打敗,連這個最後的生存之地都會沒有,因此,假使蔣果真反攻大陸,有多少人會跟著他?蔣自己可能真想把反攻大陸作為他餘生的志業,然而,過不多久,他應該明白,這不現實,但蔣也不能停止這樣宣傳,否則,他在臺灣實行統治的合法性會被大大削弱。

今天兩岸情形和當年蔣時期完全不同。大陸無論經濟還是軍事的實力,根本不是臺灣能比的,即便美國介入作戰,也難阻止大陸攻台,如果確實不得不用武統方式收回臺灣。僅兩岸實力差距太大這一點,而且未來的差距會越來越大,就決定了習不可能蔣化。何況,大陸民眾為統一臺灣憋著一肚子氣,埋怨當局為什麼不武統。在大陸宣傳機器的鼓噪下,未來民眾對統一的熱情不會消減。

另外,還必須說到習個人的因素。從他對歷史地位的自我期許以及為統一臺灣劃定的隱含時間線看,是不會把這個事情留給繼任者的。如果說他擔心打臺灣失敗導致共產黨垮臺,無所作為而讓臺灣脫離大陸,同樣也會導致共產黨垮臺。後者的可能性甚至超過前者。可見,考量這些因素,大陸當局不可能不去一統臺灣。賴的520演講只會加速這一進程。

這些年,大陸當局幻想著「和統」,強調兩岸一家親,經濟上惠台,使得臺灣的主流民意尤其是綠營不相信大陸會對台動武,把大陸看作紙老虎。松田康博的習「蔣化」論,為臺灣的這種認知提供了學理上的解釋,很契合台民眾心態,讓他們對兩岸劍拔弩張的態勢覺得沒有什麼好擔憂的。然而,520後這一個多月大陸的連番動作,如果臺灣民眾還認識不到大陸當局對統一是玩真的,會是非常危險的。

共產黨 國民黨 中共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