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和對抗 川普用人及對中政策

鄧聿文 (聿聞視界)

強勢回歸的川普已經陸續宣布了他的新政府人選,外界可從這一波人事任命中看到川普2.0的施政風格,尤其對與美國有競爭關係的中國來說,川普的人事布局也顯示出他可能的對華政策,值得中國當心。

川普已任命了白宮正副幕僚長、國安顧問、國防部長、國務卿、司法部長、環保署長、駐聯合國大使、邊境「沙皇」、政府效率部長等新政府的成員,財政部長、國土部長和貿易代表也有備選名單。另外,川普還特意官宣他不打算邀請前駐聯合國大使海理和前國務卿龐培歐入閣。從這個初步的人事布局來看,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忠誠,這是首要標準。龐培歐之所以被排除在川普新政府的名單之外,就是認為對他不夠忠誠。二是和川普的理念要非常接近,這從他提名FOX新聞主持人赫塞斯擔任國防部長、移民和海關執法局前代理局長霍曼掌管邊境移民事務、斯特凡尼克擔任常駐聯合國代表以及賴海哲可能回鍋出任貿易代表或商務部長可以見出,這些人的理念和川普非常相似,比如川普就說赫塞斯是「美國優先」的忠實信徒,而賴海哲關於關稅的看法和川普簡直如出一轍。三是有很強的政策執行力,賴海哲和霍曼等都是說幹就幹、執行力很強的行政幹才。四是強硬,這些人幾乎在內政外交上清一色的強硬。五是政治酬庸,像威爾斯做白宮幕僚長,馬斯克主掌政府效率部,就是對二人在競選過程中的鼎力幫助的回報。

毫無疑問,川普新政府鷹派色彩濃厚,尤其在經濟、移民和國安領域,這當然會讓很多國家,特別和美國有矛盾和衝突的國家感到擔憂。就中國來說,川普的這些內閣成員似乎專是為中國量身定做的,作為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川普的人事布局自然被外界解讀為有針對中國之意,尤其在經濟和國安兩塊,同中國利益切實相關,放什麼人在這些位子上,預示著川普明年一月上任後會對中國採取何種政策。

賴海哲不用講,川普第一任期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戰就是由他一手主導。如果川普對中國徵收高關稅的競選主張要落實,賴海哲是再好不過的能夠貫徹川普想法的人,因此他的回鍋表明川普要對中國開幹。沃茲任國安顧問,盧比歐出任國務卿,都代表著要對中國示強。這二人是有名的對華鷹派,沃茲做眾議員時呼籲制定「新門羅主義」,以應對中國在西半球日益顯著的影響,批評拜登對中國過於軟弱;而來自古巴的盧比歐更是被封為「反華急先鋒」,強調必須與中國競爭,還是臺灣的堅定支持者,在做參議員期間鼓動出臺了很多反華法案,被中國政府列入制裁黑名單。川普選擇此二人,擺明對中國是來者不善。

我們不妨來揣測川普的對華政策。強硬當然是其底色,但如何表現強硬,就是政策重點。總的來講,和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或者和川普自己第一任期的對華政策,沒有什麼實質的不同。與拜登的差別可能在於,拜登在和中國競爭的同時,強調管控兩國分歧,同時也要合作。川普可能只有競爭和對抗,且對抗的強度比拜登對中國會更大;但他可能不在意管控兩國分歧,也不在意雙方的合作,會大力壓縮合作的領域和議題,對兩國的人文交流實施更多限制,降低兩國官方和民間的交往。至於貿易戰是否在上任後立即開打,倒不一定,有可能先和中國進行貿易談判,如果談不攏再加徵關稅,也有可能先加徵關稅,再和中國談判,到底是哪一種,只有等川普就任後才知。

再來看看馬斯克的角色,這位億萬富豪押注川普的政治豪賭獲得了巨大回報,被川普任命掌管效率部。看得出川普對他很倚重,有人認為他可能參與了川普新團隊的組建,他是否會成為川普對華鷹派團隊中在兩邊起某種潤滑油作用的人,被寄予厚望。假如他對川普有很大的影響力,在川普的團隊中協調對華政策,也許會減緩川普對中國施壓的力度。但有中國學者認為,不要對馬斯克在調解美中衝突方面期待過高,馬斯克是否願做中間人不知道,即便他願意為中國在川普耳邊說幾句好話,川普能否聽得進去,也是個問題。美國的鷹派包括川普就是要將中國壓下去,在這個大戰略面前,川普未必會買馬斯克的面子。

川普 拜登 馬斯克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