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2年 美中台應引以為鑑
二戰以後最大的歐陸戰事,俄烏戰爭剛步入第三年;目前看來,在美國11月大選塵埃落定前,停火希望渺茫,但已可清楚看出,不論結果如何,交戰國俄烏以及烏克蘭的幕後「影武者」美國與歐盟,沒有任何贏家。
烏克蘭自然是最大的苦主,不僅已有數以十萬計的軍民傷亡,上千萬人流亡國外或在國內流離失所,許多城市淪為廢墟,據估計至少須5千億美元重建。去年春天以來曾經高度期待的反攻失利,面臨武器彈藥不足、徵兵困難,西方支持力度漸減。尤其美國政府提出持續援助的600億美元法案,目前仍僵在眾議院,前途未卜;一再揚言24小時內即可終止俄烏戰爭的川普捲土重來勢不可擋。一連串的負面發展,無不讓烏國官方焦頭爛額,而且前程更為艱難,勝利似乎遙不可及。
俄羅斯發動戰爭,原來期待一舉攻占烏克蘭首都基輔,再強迫烏國簽訂城下之盟,承諾不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承認克里米亞與烏東地區為俄國占領的既成事實;不料戰事進行未如預期,曠日持久,雖漸穩住陣勢,但也蒙受重大傷亡,而且經濟在西方陣營強力制裁措施下,也損失巨大。
更有甚者,如美國外交政策智庫專家梅農撰文所說「普亭已經輸了」,他認為「戰爭最終是實現特定政治目的之手段」,「即使這場戰爭以俄羅斯保留現在擁有的所有烏克蘭土地而結束,莫斯科的處境也會更糟」,因為「烏克蘭的領導人和公民,已經決定他們的未來屬於西方,而不是俄羅斯」,「普亭為占有它而開始的戰爭已經保證了它永遠不會屬於他」,論點堪稱中允。
在美國方面,據美國主流媒體專欄作家分析,「當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時,美國透過經濟制裁並呼籲集體捍衛國際秩序,試圖透過經濟痛苦和政治流放來懲罰俄羅斯,但俄羅斯的固有實力植根於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增強了其金融和政治彈性」,「美國孤立俄羅斯的行動顯示出局限性,許多國家堅持不在烏克蘭戰爭中選邊站隊,而中國、印度和巴西等大國卻在為俄羅斯提供資金」,「在亞洲、非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區,俄羅斯的影響力一如既往地強大,甚至還在不斷增長,他對國內權力的控制似乎一如既往地強大」。同時戰爭支出刺激了俄羅斯經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個月表示,俄羅斯經濟成長速度快於預期。因此美國希望經過代理人戰爭削弱俄羅斯的企圖並不十分成功。
至於以美國馬首是瞻的歐盟,一方面要大幅提高軍費,一方面要提供烏克蘭高額援助,部分鄰近烏克蘭國家遭受難民潮的衝擊,又得切斷從俄羅斯供應的廉價能源管道以及與其大部分的商務關係,導致經濟一片低迷,通膨高漲,淪為苦主之一。
反觀台海,民進黨政府一味緊貼美國,高舉抗中大旗,又逢美國朝野一致抗中氣氛熾烈,讓台海成為「世界最危險的地方」。各方正應以即在眼前進行的俄烏戰爭為鑑。
中方應以俄侵烏為戒,動武或可達到戰場勝利,但卻將台灣人民推向「離心離德」的一方,是戰略上的失敗;美國卯足勁制裁俄羅斯的效果尚且不彰,對付世界製造第一大國、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嚇阻力量必定有限,在東亞用兵又力有未逮,應更克制以避免擦槍走火;台灣眼見烏克蘭的慘況,則更應牢記孟子所言「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畏天者,保其國」,即使相信「美軍會來救台灣」,一旦開打也難免生靈塗炭,陷於萬劫不復的境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