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榮泰以個資催生的跳躍邏輯
話說行政院長卓榮泰在出席台灣全國戶政日活動之際,脫口表示,基層戶政單位可把適婚年齡的未婚青年,或是結婚好幾年尚未生子的台灣民眾資料勾稽給相關機關,藉此提出介紹婚嫁或獎勵生育的策進作為。此言一出,自然引發台灣社會譁然,甚或質疑政府是要進行另類的「查水表」。即便在台灣民意反彈後,閣揆澄清表示其用意是希望透過各種AI智能技術,以更為精進、準確的協助戶政同仁,絕對沒有逾越正在進行的各項工作。但是「案重初供」,對其最初脫口而出的議論,實有必要嚴肅看待。
首先,面對沒有最糟、卻只有更糟的台灣少子女生育惡化趨勢,理當要就台灣大環境所牽涉到迫在眉睫的生計議題、生命議題以及生存議題,進行通盤、整體的實施計畫,這也是台灣全國最高行政首長應該要有的職責擔當。只不過,台灣民眾看到的卻是,此一該做的事,竟被對接於不恰當的思維與言論,這也讓後續應有的對策和措施已處於未戰先怯的兵家大忌。如此,要如何讓台灣民眾相信政府對少子女化問題,已有所準備,並能夠提出有效的提振方略?此一關乎施政能力的信心危機,將會是百日維新的新內閣團隊,需嚴肅以對的課題。
其次,行政院長親自出席全國戶政日活動,本當是一次能夠借力使力的社會性對話契機,理應因勢利導於健全戶政制度,以有助益人口政策及配套措施的規畫執行,其中也包括性別平等、少子化、高齡化、新住民等特定對象及其特殊需求的策進作為。換言之,鎖定台灣少子女化國安危機的AI內閣起手式,訴求的應是去識別化的大數據分析,對何以未能「適婚當育」的人身圖像,找出包括男女性別、生理年齡、家庭組成、教育程度、職業收入或是人文區位在內的不同因應對策。也就是說,理應扣緊「婚—生—教—養—衛」如何一以貫之的關懷旨趣,據此提出從「個體—制度—大環境」到「個體—制度—具體措施」的施政藍圖。
然而,卓揆卻將適婚當育的社會課題,窄化成為個資的戶政勾稽,認為以此便可達到搶救生育率的鋸箭式做法,除了未能理解戶政人員的功能,以致出現這種有待商榷的跳躍邏輯思維外,如何謹言慎行,使台灣人民能信任政府、認知政府的責信和公信力,這才是為政與施政的根本之道。
總之,AI內閣要如何讓AI從鑲嵌於人文素養底蘊,進而找出符合社會變遷所需的適性執政調性非常重要。畢竟,卓揆的相關言論,已讓同為「AI」之「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及「人為謬思」(Artificial Ignorance),絕非只是一詞之別的一線之差而已。
(本文取自07月04日聯合報民意論壇,作者為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