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詐騙溫情造夢 銀髮女成獵物

陳明莉(新北市)

台灣刑事局日前發布新聞,一名約70歲的退休女子,與自稱「在烏克蘭擔任戰地醫生」的男網友在臉書加好友,女子以為遇到真愛,卻被詐騙新台幣249萬(約7.6萬美元)。這類「愛情詐騙」並非鮮見,但仍然令人感到擔心、難過又焦急。

這幾年台灣國內外高齡者遭受「愛情詐騙」案件層出不窮,且日益猖獗。依據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的報告,2022年收到了200多萬件欺詐報告,其中三分之一是60歲以上受害者,損失超過16億美元。報告指出,40至69歲最有可能成為「愛情詐騙」受害者。

依刑事局統計,台灣「假交友真詐騙」逾兩成是50歲以上的被害人,且女性多於男性。近日因進行「高齡婦女網路交友」研究,訪問多位65歲以上女性,幾乎每一位受訪者都遭遇過「愛情詐騙」。有些人能夠在經驗中歸納出一套判斷真偽與自我保護的法則,也有人受騙遭受巨額金錢損失。

這些「愛情詐騙」集團常利用臉書、IG或交友APP做連結,再透過LINE通訊軟體加好友聊天。他們常自稱是離異、喪偶、單身的歐美國家軍官、外交官、醫師、機師、工程師,以噓寒問暖、甜言蜜語的溫情攻勢,謊稱要來台結婚定居,取得受害人信任,再以寄送禮物、代保管美金或地契需手續費用、工作遇困難要資金周轉、存款被凍結需代付兒女學費、親人住院手術費用、支付見面旅費,或引薦投資管道等理由,誘使受害者匯款境外。

雖然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戀愛騙局的受害者,但根據英國勞埃德銀行的報告顯示,65至74歲的人最有可能被騙去匯款轉帳。她/他們因為社會孤立或心理孤寂,容易受到詐騙,擁有房產或退休金的人,更可能成為被鎖定的目標。浪漫騙局會給受害者帶來毀滅性的影響,不僅要面對經濟損失,還有更嚴重的精神創傷。她/他們大都夾雜著震驚、憤怒和羞愧,甚至對自己產生厭惡感。

調查顯示,受騙的高齡婦女大都具有一定教育水平和經濟財力,她們熱切渴望情感交流,在害怕被拋棄和被欺騙的矛盾情緒下,往往會否認或合理化懷疑,寧可用各種方式掩飾被騙情節,也不要面對夢想被戳破的心碎。有些受害者對失去「理想伴侶」的沮喪,甚至比經濟損失更為沉重。由於「怪罪受害者」的社會心態,一些高齡婦女只好選擇獨自面對創傷,以免遭到排斥、恥笑和指責。

台灣社群媒體,有近百個「老人交友社團」,擁有幾10萬成員;如何增進數位素養和網路安全知能,變成高齡者關鍵議題。政府及相關企業、機構,應積極開發各種圖像、資訊識別、反向搜索,及各種過濾警示工具,提供更多對高齡者的教育和支持,幫助她/他們更安全的使用網路交友平台,避免潛在風險和受騙。

(本文取自07月09日聯合報民意論壇,作者為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退休金 臉書 投資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