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選啟示 執政黨勿輕忽健保投資
不久前英國大選執政的保守黨遭遇到有史以來最大的挫敗,台灣媒體很少注意到,這次的選舉,其實跟保守黨長期以來不夠支持英國的「全民健保」(正確名稱是國民保健服務體系,NHS, National Health Service,或稱公醫制度)有極大的關係。
大家如果還記得,2012年倫敦奧運開幕式,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一群護理人員又唱又跳,歌頌英式全民健保,向全世界宣揚英國在醫療照護體系的成就!12年後,民眾叫不到救護車,病人死在急診室的走廊,護理人員大批離職,不是急重症的各種手術(例如白內障、關節置換術)「等待名單」愈來愈長,連醫生都走上街頭。這是保守黨在2010年從工黨手中拿回政權,十幾年後英國引以為傲被稱為「皇冠上的珍珠」的國民保健體系的慘況。
大家應早已忘記,類似場景在上世紀90年代也上演過。在柴契爾夫人領導的1980年代保守黨執政超過十年後,因為長期投資不足,到了1990年代,英國醫療體系已經支離破碎。當年我有幸奉派到英國考察,短短一周,報紙每天都在報導醫療體系慘況;連有些正面的新聞,例如有醫院慶祝X光機使用150周年紀念的新聞,也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所以當時的工黨以改革健保為主要訴求,在1997年成功的大敗保守黨,結束了保守黨長達近20年的執政。
更驚人的是,在2000年大選,當年帶領工黨的布萊爾首相,竟以「加稅救健保」為競選口號,也跌破一堆人眼鏡,再度大勝。在工黨12年執政下,英國的醫療體系大幅改善,才能夠在奧運開幕式,讓護理人員向全世界宣揚英式的驕傲,其代價是英國從1990年代的「低醫療支出國家」(平均在GDP的7%左右),變成和西歐同儕相同的在GDP10%左右的國家。
英國式的體系,幾乎有台灣公共衛生界最愛的所有元素:一、全面實施家庭醫師制。二、強制轉診。三、看病免部分負擔。四、領先全球的醫療科技評估體系、所有新藥/新醫療科技,要先通過成本效益分析才能納入健保給付。五、全面實施學名藥品,但又有一套英國獨一無二的鼓勵國產新藥的制度。
花了超過10%的GDP是什麼概念?以台灣的標準就是從2022年的每年1兆6000億(台幣,下同,490.5億美元),提高到2兆3000多億(705多億美元),按比例計算,全民健保大約占整體醫療支出的55%左右,所以等於目前的8000多億(245.2億美元),增加到1兆3000億(398.5多億美元)。轉成費率,要從現在的5%左右漲到8%以上。大家應該可以想像英國在上世紀末健保改革的力道,也可以一窺一個先進經濟體對醫療體系20年緊縮的傷害有多大?要多少資源多久才能復原?台灣過去20年來似乎已經步上英國的後塵,戒之戒之!
寫這個故事是希望大家了解,任何以「保障人民就醫權利,不讓人民因病而貧,不因貧而看不起病」為宗旨的先進經濟體,不可能用太低的代價來滿足人民醫療需求,所以不論台灣的全民健保未來怎麼走,再不增加投資是不可能的,執政黨應該向英國哪一個黨學習,答案應該很清楚。
(本文取自07月16日聯合報民意論壇,作者為前健保局總經理、陽明交通大學兼任教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