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的性別政治

陳明莉(新北市)

美國總統大選隨著拜登退出與賀錦麗參選,性別成為競選中的關鍵因素並迅速浮出水面,將原本兩個「老男人」的「男子氣概」之爭,轉變為男女性別角色之戰。這是繼希拉蕊後,川普在總統大選上第二度與女性候選人的對決,不但性別議題重回選戰,在競選舞台上,性別化的差異展演也相當明顯。

共和黨的造勢活動中,川普在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這是一個男人的、男人的、男人的世界」(It's a man's, man's, man's world)歌聲中登上競選舞台。介紹他的是充滿男性荷爾蒙的剛強陣容,包括高喊「戰鬥、戰鬥、戰鬥」的搖滾小子(Kid Rock)、脫下襯衫露出雄壯胸肌的摔角手霍克.霍肯(Hulk Hogan),以及終極格鬥錦標賽總裁、血腥搏鬥代言人白大拿(Dana White)。他們都稱讚川普的堅強,是十足的「硬漢」角色。川普的支持者也坦承,最喜歡他「毫不退縮」和「反擊」的性格,喜愛他所表現出的白人男子氣概,重拾男人的威風。

而另一個民主黨舞台,賀錦麗則使用了碧昂絲(Beyoncé)的「自由」(Freedom)作為競選主題曲。競選影片中,碧昂絲激昂的唱著:「自由!自由!我無法動彈。自由,放開我!」賀錦麗則高喊:「對自己的身體做出決定的自由」,並將議題設定在女性比較關注的槍枝暴力、生育權、醫療保健和兒童貧窮。在確定穩獲民主黨總統提名後,超過4萬名的美國各界黑人女性,一起參加Zoom線上會議支持賀錦麗,並在三小時內為競選活動籌集150萬美元經費。此外,超過2萬5000名LGBTQ+人士也呼籲支持。

長期以來,性別一直是美國總統選舉所關注的核心議題。研究顯示,美國在公眾意見和政策態度方面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女性比男性更傾向於支持槍枝管制措施、墮胎機會及增加社會福利計畫的支出;女性比男性更不支持死刑、使用軍事力量解決國際衝突,以及更嚴格的移民政策,這些差異將會影響總統大選的結果。

美國自1980年每一次總統選舉,以及自1986年以來的所有國會選舉,女性都比男性更有可能支持民主黨候選人,也更有可能被認定為自由主義者。在2020年,大多數女性青睞民主黨拜登,而大多數男性投票給共和黨川普。雖然「男人不是從火星來,女人也不是從金星來」,但是最近出現了一種說法:年輕男性和女性正在走向政治上不同的星球。在美國、德國和韓國等不同國家,一些數據顯示,18至29歲的男性變得越來越保守,而同齡女性則向左傾斜,這種說法無疑加深了性別分歧的政治現象。

在美國,總統是一個特別男性化的職位,它賦予男性特徵的權力和價值。兩個多世紀的民主歷史中,美國只選出一位黑人總統,從未選出一位女性總統。賀錦麗在演講中挑戰了美國政治的霸權和男性化特質,並將領導力作女性化的定義。然而,當代「男子氣概危機」已為日益壯大的右翼運動提供舞台,美國選民是否願意接受性別秩序的歷史性破壞,答案將在11月揭曉。

(本文取自07月30日聯合報民意論壇,作者為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川普 賀錦麗 民主黨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