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反抗風潮 會到來嗎
今年以來,能夠讓人明顯感受到中國社會矛盾和衝突比以往要尖銳,民眾情緒不穩,表現就是不斷冒出的持刀傷人案件。比如,長春警方日前公布了一起案子,一男子持刀襲警奪槍被擊斃,造成兩民警受傷,一民警死亡的後果。
在中國,因仇恨攻擊員警的事情也發生過,但在此案中,這名被擊斃的男子原本要襲擊的對象不是員警,他是在物業持刀鬧事,民警趕到現場後,他才襲警搶槍,並開槍射擊前來增援的民警,這就相當罕見,事情的嚴重性升級了。
有了第一例,就會有第二例,安徽某地前兩天也發出一通告,一男子在某銀行網點將該網點領導用刀刺死。在第一個案子發生後,我發推說,這種情況今後會不會成為常態?一線民留言,引述如下:中國的社會秩序和民心所向確實處於動亂和革命前的狀態了。大量的人很容易因為某個事件引起共情,共鳴,共識,同心同理。最近的青島嶗山女打人事件就是一例。如果現在有突發性的破壞性大事發生,共產黨很可能失去對社會的控制。
留言指的嶗山女打人事件也是近期的一個熱點,還上了熱搜。該事件有幾個觸發輿情的因素:開路虎好車的女子,逆行,打了一個退伍軍人,由此勾畫出一個有背景的女子態度囂張的形象,而青島警方的通報更加重了人們的疑慮,這要想不讓它引起輿情關注都不可能。雖然從官方的調查結果來看,此女子似乎沒有什麼背景,可依然難打消旁人的懷疑。
社會看似火山要噴發,但是否意味著目前社會秩序確實處於動亂和革命的前夜,乃至有突發性的破壞性大事發生,共產黨就很可能失去對社會的控制?我認為作出此判斷還是要慎重。雖然苦習久矣的中國人很多,但在共產黨從下到上的組織體系尚未癱瘓前,要推翻中共或者讓中共自行了斷,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一些人可能比我樂觀。不過,回顧改革以來中國民眾的抗爭史,會發現,中國不是沒出現過成規模的群眾集體反抗。六四不論,胡錦濤時期,維權運動就頗成聲勢,一度讓人滿懷希望。可很少有人注意到,中國的群體抗爭始終沒有發展成全國性的社會抗爭,抗爭局限在地方,特別是基層,抗爭的目的是為爭取經濟和社會權利,比較少涉及政治。儘管其中一些事件造成了民情洶湧,然都聚焦於特定的人群,沒有形成共振效應。習上台後,基本把有規模的維權行動掐滅了。白紙運動是個罕見例外,它有著某種政治表達,規模也很廣,但它是在清零末尾這個特殊環境下才出現的,不具有典型性,也很快就被平息了。
全國規模的社會動盪難以很快到來,我分析原因有三:一是目前這種最壞的情況更多是人們的一種心理感受和悲觀主義意識投射所致,從社會財富的角度言,積累機制雖然中斷,但財富存量還在;二是當局也在試著調整和改變,呼應人們的社會情緒,以平息不滿,三中全會就有這方面意圖,不管它能不能做到;三是人性弱點,由於當局多年來的物質鼓勵和價值觀的虛無化,社會的主體已被改造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民眾只是在網上表達憤怒,真的敢公開出來反對政權的少。另外,當局的維穩機制還沒有喪失,雖然不滿以及個體或小規模的反抗到處都在,可也容易撲滅,尚不能發展成燎原之勢。
假如當下這種潰爛的情形持續個四、五年,席捲數省或全國規模的社會反抗有可能出現嗎?我認為取決於現實中的社會抗爭同國家功能的轉換以及國家能力建設的高下之間的關係。當習政權選擇性地發展以徵稅為主的抽取能力與以暴力控制為主的強制能力,而忽視分配、規範能力與對大眾的保護能力的發展,這種不均衡的國家能力建設將會帶來廣泛的社會抗議。
現在經濟還在惡化,榮景不再,如果當局要在分配方面補短板,就必須進一步加強徵稅的抽取能力,抽取能力的增強又會造成和工商階層的矛盾激化;同時,有限的對大眾分配上的改善不足以彌補他們收入的減少和失業的加劇,故也不能減少政權同民眾的矛盾。從邏輯上來說,個體反抗不可避免地會發展成為群體反抗。在此過程中,要是當局反應遲鈍和處理失誤—這幾乎是肯定的,很可能觸發系統性社會危機,導致社會情緒的大爆發,從而形成一場聲勢浩大的社會反對運動。
從這個角度說,對未來也不必太悲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