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離世 且留他年說夢痕
瓊瑤離世,她著作豐富,書寫喜引中國詩詞,曾為人樂道。
在196、70年代,台北的女高校園,一本瓊瑤《窗外》、《煙雨濛濛》,誰買的不重要;卻是全教室排隊等傳閱的搶手讀物。
這一節課輪到閱讀的同學,下課十分鐘,換至另一位。就是利用上課時間,眼睛一邊看講台老師、一邊低頭讀瓊瑤小說。慎防被老師發現、抓到不專心聽講看閒書,在那個〈寂寞的17歲〉的年紀。
至1990年代,在美國校園教中文,遇一華裔美籍越南來的移民,上課認真、愛學中文,親口告以:「對中文的興趣,啟蒙師、因看瓊瑤小說」。同時,在學校東亞圖書館,筆者看見對岸出版的《台灣文學》作家作品專書評論,瓊瑤小說入列、且專章介紹。方才認知:瓊瑤小說的影響力!
然而,高中時,即屢次聽聞、看見瓊瑤「遺憾未能考入中文系就讀」,偌大舒適的書寫空間,成就她的月滿西樓、庭院深深、幾度夕陽紅、青青河畔草……甚至引用納蘭性德為愛妻的悼亡「長向畫圖喚真真」,都是我輩不難見到的詩詞。
或因個人性分氣質,讀了中文系,認識2000年前漢朝揚雄《法言.吾子》說的:「彫蟲篆刻,…壯夫不為也」辭章,創作者雖然費心,「小道、必有可觀者焉」,卻難成大道;於是投入義理、考據,選擇經世,更得我心。
如今,瓊瑤去世、立即有諸多網路留言,最具「爭議」者有二:
其一,「把小三合理化,還寫進小說宣揚。帶壞社會風氣的始作俑者」。隨即有女性友人傳來,訴說刻骨銘心的切膚之痛:
「作為小三、通常信奉『三人中不被愛的才是第三者』,而通常敢於當小三的都很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因著這些需要,可以忍受一世罵名、毫不畏懼。出名的小三,看起來人畜無害,卻甚是厲害!只要活著的有錢男人,等吃乾抹淨、男人病了,快死了,趕快還給元配照顧」。
因著瓊瑤離世新聞,友人再度揭開創痛的「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看得但覺悲涼;「夢幻愛情」vs.「現實人生」,兩極化的點評,身受第三者闖入,對於瓊瑤、有話要說,可以理解。
其二,瓊瑤以生命貫徹她倡導的「尊嚴死」,同樣希望盡速平息。畢竟,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看白頭,畢生從事言情唯美小說書寫,雲裡來、霧裡去,乘夢而來、隨夢而去。如夢似幻、花非花霧非霧的愛情,保持形象、不願被人看見老殘病相,能夠理解。
然而,「拔除鼻胃管」,若面對身旁摯愛的母親、家人,復因生命是Creator上帝所賞賜,就是:難以想像、無法體認了。
所以,瓊瑤及我輩,趕上台灣的好時機,彼時的愛閱讀文字、賞讀古典詩詞,沒有ChatGPT編寫;而今迎接「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寫不出的」AI世代,可掰可編。且讓所有的「第三者」、「尊嚴死」話題,盡速落幕。
社會已經很多元化,各種聲音、蠭出並作,選擇所愛、愛所選擇,不傷天害理、俯仰無愧,使民德歸厚。杜甫〈君不見簡蘇徯〉,謂「丈夫蓋棺事始定」,就讓瓊瑤的風光一生,盡速塵歸塵、土歸土,留予他年說夢痕吧。
(本文取自12月6日聯合報民意論壇,作者為大學退休教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