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評的漏洞 台政府帶頭鑽?

王醒之(基隆市)

環境部在短短40幾天內,火速通過中火二期與高雄七接的環評案,緊接著下個月排審的則是基隆協和四接,這幾個狀似獨立的能源開發案,合起來看,其實是台灣環境部配合行政院進行的「化整為零」環評攻略。若以非都市土地的道路開發為例,總長超過10公里以上必須依法經過環評,但如果開發單位技術性地切割為三段,就可以順理成章地規避環評;雖然「合法」卻完全不合理。

台灣到底該依賴天然氣到什麼地步呢?預計到2032年,國內將有七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總儲氣槽數量會達到49個、儲存量部分則可達5.1bcm。若以人均儲存量來比較,台灣竟會是日本的2.2倍、韓國的1.7倍;地狹人稠的台灣,未來儲氣槽密度更會遠超日韓!但台灣到底需要多少天然氣?深度依賴天然氣發電會新增多少碳排總量?對國際碳關稅的課徵會帶來什麼樣的衝擊?這些從未經跨部會總體評估、人民公開檢驗過,只見台灣政府對天然氣的狂熱。

這幾個燃氣發電的開發案,說穿了是政府帶頭大鑽環評法的制度漏洞,僅審查、通過個別開發案,卻刻意忽略重大開發案之間,對環境、社會、氣候變遷的連動影響;迴避了天然氣用量暴增、碳排總量不減、甲烷逸散更多的總體性評估;更不敢面對經濟部日前才提出「深度節能」、「地熱開採」的超前部署規畫,反而凸顯協和四接的開發並非必要。

此外,協和四接案對基隆港未來營運的衝擊與國防城市安全的影響,過去幾年都沒有在環評會中完整討論,國防單位與航港單位疑似都被下了「封口令」。

但所有基隆人都知道,未來興建在基隆港嘴的兩座儲氣槽,距離最近民宅僅400公尺、距離海軍威海營區僅1400公尺、距離國防部列管的要塞堡壘內木山營區僅1900公尺。

然而依據中油LNG儲槽洩漏危害風險評估,「儲槽已陷於火場時,其周圍1600公尺應立即隔離」,但從未見過國防部在環評會中對此表示意見。

另依據台電去年委託海大所做的操船模擬試驗與水工模型試驗,結果均指出,為了LNG船停靠卸收天然氣而改變基隆港外港港型,將導致港池內平均波高增加、淨穩度降低,甚至LNG船的操船高風險航次比例過高等問題。雖民間航港界均表示反對、擔心「滅港」,但交通部也始終未敢於環評會中表示意見。

以上這些問題非但沒有釋疑,且公民團體認為協和四接將「重創基隆港營運」、將成為「北台灣門戶軍事焦點」、將「威脅基隆城市安全」及「地方政府並未同意」等重要議題,更已超出大部分環評委員的專業或職權,而這些問題的決定權竟完全押在環評會中!

環評程序已經變成不當開發案的「加速器」!針對協和四接案,行政單位確有必要在下個月環評會之「前」依據行政程序法,由經濟部召開聽證會對外界說明更上位的評估,才有可能形成社會共識,而非躲在個別環評案中「打帶跑」,讓環評程序一再淪為「能源暴力」的打手。

(本文取自12月20日聯合報民意論壇,作者為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前基隆市議員)

天然氣 國防部 氣候變遷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