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人即將發布財報前 晶片和台灣安危罩上烏雲
晶片政治不再只是晶片產業本身的問題。
半導體業變得極為政治化,上周無異重重地提醒了投資人,尤其是在美國總統選舉前夕。有報導說,拜登政府正在考慮實施更嚴厲的貿易管制,以免先進晶片製造技落入中國業者之手。
同時,彭博商業周刊刊出了川普的專訪,這位前總統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質疑,在他的治理之下,美國是否該保護台灣不受中國攻擊,除非台灣開始為美國的保護付費。
這兩個消息為原本炙手可熱的產業澆了不只一盆冷水。半導體股上周三暴跌,並持續下跌。截至費城半導體指數上周五收盤,周線跌近9%。在此之前,費半今年以來已上漲40%,去年飆漲65%,是2009年來表現最佳的一年。
半導體投資人老早就考慮到出口管制而可能喪失對中國業績的風險。然而,川普有關台灣的言論,卻增加另一個全新的風險因素:台灣是製造世界上最先進半導體的主要樞紐,同時也是生產用於恆溫器、汽車和醫療設備等較成熟晶片的供應來源。
這不僅僅關係到台積電──輝達(NVIDIA)、超微(AMD)和蘋果都靠它生產處理器,台灣還是許多其他供應最終晶片產品所需關鍵零組件的供應所在地。在6月的電腦展上,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讚揚台灣是「電腦產業的無名英雄」,還展示了一張涵蓋超過100家公司的圖像,他形容這些公司為「珍貴的合作夥伴」。
因此,正如獨立半導體分析師 Robert Maire 所說,川普的言論「對已因中國管制問題而震盪的晶片股火上澆油」。無論他的背後意圖如何,這些言論可能因美國可能反應的曖昧而升高中國強行「統一」台灣的機率。
對台動武不僅會打擊半導體業,還會影響到使用這些晶片的一長串公司:晶片是微軟、Google和亞馬遜所提供的雲端運算服務的核心,同時也是蘋果銷售的iPhone和特斯拉銷售的電動車(其執行長現已成為川普最大的支持者之一)的核心元件。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 Dan Gallagher 指出,即使川普11月當選,兩岸爆發軍事衝突未必是必然的結果。不過,靠AI題材交易的投資人如今需要將這一新的風險因素納入他們的模型中,尤其正值選舉前夕,政治言論只會變得更加激烈。對中國政策是美國兩黨的重大議題,而保台的問題勢必會再端出來討論。
投資人此時也設法評估AI機會的價值,尤其是即將公布的科技財報,可能重點擺在更多AI投資,而非實際營收。
Gallagher 提醒,美股大盤尚未完全反映政治風險。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數從本月初創下的歷史高點略有回落,但今年仍上漲18%,漲幅是道瓊工業指數的兩倍多。而六大科技巨頭——蘋果、微軟、輝達、亞馬遜、Google母公司Alphabet和Meta ——在這段期間共增加3.7兆美元的市值。這對不再能置身政治紛爭之外的單一產業而言,可謂相當大的賭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