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衝突+搶人才」台積電學到教訓 亞利桑納州廠難複製台灣做法
紐約時報周四(8日)報導,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納州鳳凰城投資的工廠,難以克服台灣與美國的工作文化差異,遲遲未能開始生產。這位晶片製造業界的巨人學到教訓,在台灣行得通的做法,亞利桑納沒辦法照單全收,面臨的挑戰比預期大很多。
台積電2020年5月宣布亞利桑納廠投資計畫,現在四年過去,台積電還沒賣出一顆亞利桑納製造的晶片。建廠案本來被認為會是面面皆贏——既可以幫助美國擴大先進晶片製造,又能協助台積電生產基地多元化。台積電已承諾對亞利桑納廠650億美元。今年4月,拜登政府依晶片法案核給台積電66億美元補助。
紐時指出,美國官員長期以來都非常關切美國對台積電的依賴。商務部長雷蒙多不斷強調,美國買的最先進晶片有92%來自台灣。所以台積電亞利桑納廠是美國努力要降低對海外生產晶片的一個試驗。
亞利桑納廠員工溝通和關係處長劉慶煜說,「我們不斷提醒自己,不會只因為我們在台灣做得很好,就保證我們可以把台灣的那套做法照搬到這裡」;「在亞利桑納州廠,很多事情實際上都是從頭開始」。在台灣,台積電擁有數千名熟練的工程師,也很方便利用它與供應商建立數十年合作建立起來的關係。但在美國,台積電必須從頭做起。
紐時最近採訪包括高階主管在內的十多位台積電員工,他們都表達了台灣主管與美國員工因文化衝突,雙方都感到沮喪。台積電以其嚴格的工作狀況而聞名,員工常常在半夜因緊急情況被叫去工作。要求不具名的員工透露,在鳳凰城有些美國員工就因為彼此對工作的期望分歧,與管理人員發生衝突,後來就辭職了。
台積電現已延後亞利桑納廠的開工日期,改為預定2025年上半年開始生產。
目前在鳳凰城的2,200名台積電員工,大約有一半是從1.16萬公里之外的台灣調派過來。台積電在廠區準備建三座廠,估計未來共可創造6,000個就業機會,來自台灣的人員比率最終要降低。
克服工作文化差異的同時,台積電必須積極「搶人」。亞利桑納廠勞動力市場相當競爭,同地區裡的其他公司也在找熟練的技術工人,例如英特爾(Intel)就正在擴建晶片工廠。台積電已透過學徒方案、實習、主題研究和舉辦招募會等方式,與當地社區學院和大學合作。
紐時說,台積電的亞利桑納廠還可能面臨政治威脅。前總統川普今年不久前在《彭博商業周刊》的專訪中,直指「台灣奪走了美國的晶片產業」。他還批評美國政府資助台灣的公司在美國生產晶片,但川普沒有點名台積電。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