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購買力達極限 零售商加速關店 今年已少6189家店
聯準會今年降息、物價瘋狂飆漲也紓緩,但是,消費者先前被高價壓得喘不過氣來,再加上高利率借貸壓力沉重,重重負擔下,購買力已撐到極限,紛紛踩煞車,全美零售商無人光顧而大肆關閉,今年關店速度更甚去年,不過,新店家隨即跟進,市場正在洗牌。
關店風橫掃各地。廉價品連鎖零售商Family Dollar宣布今年將關閉677家店;連鎖藥品雜貨零售業者華格林(Walgreens) 將關259個店面;清倉貨零售商Big Lots將關360個店面;硬木地板零售商LL Flooring全面倒閉。
市調機構Coresight Research數據顯示,全美今年截至目前主要零售商共宣布關閉6189家店,超過去年一整年的5553家店。連鎖業者2024年關閉店面料將創2020年因新冠疫情爆發大受衝擊以來的最高紀錄。
今年關店數量加速增多,主因2021、2022 年疫情下人人搶購新沙發及各式用品所帶來的零售業黃金期已經結束,再加上前兩年通膨下業者提高商品價格,許多消費者無力負荷,而且利率飆升,使得刷用信用卡買大件物品、借房貸或汽車貸款的成本更昂貴,消費者已達極限,減少購買不需要的商品。
全球策略和管理諮詢業者Kearney合夥人布朗(Michael Brown)說,新冠疫情打造出某些購物模式讓一些企業為之一振、存活下來,但在正常情況下無法生存。
亞馬遜(Amazon)、沃爾瑪(Walmart)、好市多(Costco)、家庭站(Home Depot)和其他巨頭級零售商全力競爭也擠壓小規模連鎖店。大連鎖店營業規模大,可以爭取到更大進貨折扣、並可投入大量資金改善技術,投入資金之大連中型零售商也無力負擔,不同規模的業者之間差距擴大。
布朗認為,大型連鎖業者為小企業帶來壓力。
不僅如此,零售業者不論大小都拼命擴張,遠遠超出應有的程度;美國零售商店林立,每平方呎零售空間幾乎是其他國家的兩倍。
甜頭已嘗盡 業者現原形
今年零售業者加速關店與新冠疫情爆發息息相關。疫情前,實體零售商在網購迅速成長下每年關閉數千家店,線上銷售占零售總額的比率由2014年約6%倍增到2020年初的12%。
Coresight數據顯示,全美零售商2017、2018年共關閉1萬3400家店面,2019年關店數量更創紀錄,跳增至9800個店面。之後,2020年疫情爆發,西爾斯(Sears)、潘尼百貨(JCPenney)、Pier 1等苟延殘喘的連鎖業者紛紛破產並關閉商店,2020年全美約9700家店關閉。
經過大洗牌後,倖存零售商2021、2022年嘗到疫情甜頭,聯邦大發激勵紓困金、再加上消費者久困家裡後渴望購物,零售業績為之一振。
然而,事實證明這只是暫時的強心針,零售業者過去幾年業績不錯並非永久改善;疫情前曾陷困境的連鎖店現出原形、陷困境。
通貨膨脹漸紓緩,但目前物價仍比2020年約上漲20% 。
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公司(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數據顯示,截至9月,全美已有80多家非必需品零售公司聲請破產,較去年增加27%,家居用品業者特百惠 (Tupperware)、Big Lot和工藝材料用品業者Joann Fabric 都是大規模破產。
餐飲業面臨類似困境。
消費者為了省錢,常常在家用餐,就算外食也改選平價連鎖速食店如Chipotle、Chick-fil-A,單價較高的連鎖休閒堂食餐廳陷入困境,美式連鎖餐廳紅龍蝦(Red Lobster)、Roti、Tijuana Flats、Buca di Beppo今年已陸續聲請破產並關閉數百家餐廳,丹尼(Denny's)10月跟進,表示將關閉150家餐廳。
折扣連鎖店 壓力最沉重
迎合中低收入消費者的小型折扣零售商壓力最大,來自沃爾瑪的壓力特別沉重。
沃爾瑪顧客群不斷擴大,得有更大籌碼壓低成本。該公司近年投資數十億美元大肆改革,瞄準目標與亞馬遜競爭。
沃爾瑪卯足全力拚搏,結果讓廉價市場的較小對手Family Dollar、Big Lot、99 Cents Only都受到擠壓。
連鎖藥局也縮減規模。CVS、華格林、Rite Aid今年共宣布關閉945家門市。這些連鎖店1990和2000年代為了逼退對手、吸引顧客而拚命擴張,卻未提前意識到諸多問題,如今吃盡苦頭。
舊店猛關閉 新店跟著開
大量零售店關門後,空置的零售和餐廳空間將有店家進駐。
卡恩教授說,實體零售業加速關店只是一種修正。
今年5300多家商店已宣布開幕,鎖定精打細算的消費者。
以折扣價賣知名服飾的TJ Maxx、Marshalls和HomeGoods 母公司TJX 打算今年開設99家商店。德國折扣雜貨商阿爾迪(Aldi)計畫今年斥資90億美元在全美開設800家店。
布朗說,市場出現新的店家,消費者購物的地方已經不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