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買債券?投資人怨「沒賺到價差」 專家:最糟的挑戰已過去

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

去年,債券投資人原本希望債市在聯準會開啟降息循環後大漲,表現能與股票去年勁揚23%不相上下,但顯然大失所望。

根據FactSet數據,經過12月拋售潮,固定收益基準的「彭博全球整合指數」(Bloomberg Global Aggregate Index)回報率僅有乏善可陳的1.4%。

聯準會決定短期利率,但大多數家庭和企業要買房買車或買廠買設備,都是借固定利率、還款期長達十年或更久的貸款,這些貸款的利率通常取決於10年期公債的殖利率,後者今年狂飆近70個基點至4.58%左右。

2020年來,債券殖利率以及借貸成本不斷走高。在超低利率時代持續超過10年之後,貨幣政策和經濟都在重新調整,要回到較「正常」的狀態。想靠基本債券賺取穩健的年度報酬,難度很高。

Plante Morgan Financial Advisors投資長Jim Baird承認「過渡期絕對很痛苦」。但目前的起始殖利率已是2008年以來最高。他雖然會對川普的政策感到不安,但認為對投資人而言,最糟的挑戰已經過去。

他建議投資人,可考慮鎖定殖利率在4.39%的5年期公債債券,作為投資組合的一部分。   

對想緊抱債券直至到期日的投資人,Siebert投資長Mark Malek表示,過去兩年,國庫券殖利率走高4%至5%,為買進「全世界最沒有風險的證券」提供了難得的良機:一年內到期的較短期國庫券到年底仍有超過4%的收益。

儘管ETF仍是投資人對債券曝險的熱門方式,但這種替代品不像個別債券有到期日,價格會像股票一樣波動,而去年漲幅遠不如股票。

Wells Fargo Investment Institute全球固定收益策略主管 Brian Rehling指出,去年是「獎勵冒險」的一年,風險較高的高收益債券和特別收益證券全都有斬獲。

風險資產去年獲利豐厚,債券投資沒賺到什麼錢,但專家提醒,將固定收益納入投資組合是為了控制波動性。(路透)

他提醒,將固定收益納入投資組合是為了控制波動性,雖然風險資產在2024年表現最佳,但未來怎樣很難說,「如果出了什麼瘋狂大事,你會很高興擁有債券,因為你會看到殖利率崩跌」,放棄債券可能導致投資組合屆時表現不佳。殖利率與價格之間呈現反向關係。

殖利率 投資 債券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