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區域化 航運業者轉向青睞中型貨櫃船
由於全球貿易從中國轉向亞洲其他地區港口,促使航運業者從訂購超大型船舶的時代,轉向訂購較小型的船舶。
根據船舶經紀公司Braemar的數據,在2025年,只有六艘能載運超過1.7萬個20呎標準櫃(TEU)的超大型貨櫃船預定交付,遠少於2020年的17艘;相較下,有83艘能裝載1.2萬至16,999個20呎櫃的中型船舶預定同年完工,是五年前的近五倍。
Braemar貨櫃市場分析師羅奇表示:「1.6萬個20呎櫃的船舶將成為航運公司的熱門主力船型。」他說,全球貿易「溫和」加上超大型船舶飽和,降低了對大型船隻的需求。
產業人士指出,有關燃料的環保法規威脅和貿易受到干擾,包括去年紅海的船舶襲擊事件,也打擊了對最大型貨櫃船的需求。
隨著川普本月下旬將重返白宮,貿易干擾預料會持續。川普已揚言對中國進口品加徵高額關稅。
航運市場追蹤業者Xeneta首席分析師桑德表示:「我們確實見到業者不再只從中國採購產品。」他說,供應鏈正擴散至亞洲其他地區規模較小的製造中心,「只有在有足夠貨物能把船隻裝滿的情況下,使用最大型船舶才有經濟意義;如果沒有,就會虧錢。」
亞洲一家大型貨櫃航運業者的高層主管也表示,隨著製造轉向印度和越南,「預期最大型船舶在兩個或三個港口能被裝滿,可能不太合理了」。
在這一轉變前的數十年來,趨勢是航運業者訂購超大型船舶以因應全球貿易榮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021年時,裝載22萬噸重、2萬個TEU的長賜輪在蘇伊士運河擱淺長達六天引發了關注。
專家表示,葉門青年運動組織攻擊船舶,凸顯了航運產業必須要有靈活性。儘管超大型船隻主要用於行經蘇伊士運河的亞歐航線貿易,但在穿越像是巴拿馬運河等其他要道時,卻面臨挑戰。
為客戶提供造船相關建議的HFW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麥克萊恩表示:「蘇伊士運河關閉事件,對貨櫃航運業造成嚴重影響。」他還說,較小型的船舶能更有彈性地因應總體經濟事件。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