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藍白能否合 取決下架民進黨的意志
為共推「最強總統候選人」對抗民進黨,國民黨和民眾黨14日舉行首場藍白合會前會。雖然對最關鍵的「如何產生共同候選人」方式仍未達成共識,但雙方均已提出具體方案,15日會再確認下次會議時間,藍白合已不再只是紙上談兵。此次藍白會談,可說為「下架民進黨」共同目標,邁出重要的一步。
在這次會談前,持續的放話與紛擾,已讓外界愈來愈不看好藍白合,甚至各自陣營唱衰者也不少。有說國民黨和民眾黨各有政治利益考量,難以達成共識;有說主談的侯競辦執行長金溥聰、柯競辦總幹事黃珊珊都是鷹派,難有妥協餘地。會談前夕,柯文哲又大談最強組合就是以自己為正,被解讀為談判可能破局。不過,雙方在會前都表示抱著最大善意,會後也都以平和態度強調共識,弱化歧見,讓藍白合露出曙光。
此次會中關於共同理念的討論,是以柯文哲七大主張和侯友宜四大主張為基礎,雖然並非每項都達成共識,但求同存異的方向已確立。另外,雙方同意共同推動「國會席次極大化」和「共組聯合內閣」,更是確保至少在立委選舉方面,在野黨已有充分的合作共識。這些共識的意義,已遠大於預期。
現在雙方最大的歧異,仍在「共推最強候選人」的方式。民眾黨主張五家民調決勝負,但國民黨對此存有疑慮,另提出「開放式初選」,主張在22縣市或立委選區內設立投票所,民眾不分黨派只要簽署「下架民進黨」認同卡,便可實名投票,以投票結果決定共推的候選人。
平心而論,無論是「全民調決定」或「開放式初選」,都有各自優點和盲點。民調符合柯文哲要求的數字、科學,但也有進行方式、抽樣、灌票等問題;過去宋楚瑜、韓國瑜都出現民調支持度和實際得票率的巨大差距,可為殷鑑。開放式初選較易呈現民眾的真實參與,且比民調不易灌票,但以往新黨初選也曾發生不當動員情事。兩種方式都非完美無瑕,關鍵在於如何更大程度地均勻呈現民意。因此,全民調和開放式初選看似無法並存,實則仍有妥協互補可能,例如各占一半,或者商議其他比例,未始不能讓雙方的訴求都獲得滿足,且截長補短,達到「共推最強候選人」的目的。
對於如何共推候選人,雙方陣營常以「某種方式對對方有利」來解讀。然在侯友宜、柯文哲民調支持率呈「麻花狀」情況下,民調對誰有利,實難有定論;至於開放式初選,雖然國民黨組織動員能力較強,但民眾黨和柯文哲支持者的強度高於國民黨,如採開放式初選,也未必落居下風。雙方大可放下偏見,客觀審視兩種方式的利弊得失與截長補短之道。
藍白兩黨對於如何共推最強候選人,已經走到具體方案比較,顯示雙方都有合作的意願,也有合作的方案。雙方合作的最大絆腳石,已經不在於合作方案孰優孰劣,而在過程中不必要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以致給予其他有心者可乘之機。例如民進黨質疑「藍白合訴求下架民進黨,難道是要把共產黨上架?」就顯得其言可鄙,其心可誅。
總之,藍白「共推最強候選人」能否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各自的決策核心能否摒除這些阻礙,真正把「下架民進黨」當成最優先課題。畢竟事實就是,如果藍白不合,民進黨繼續執政就會成真,蔡政府諸多不公不義、兩岸兵凶戰危,更將加劇。藍白合路途尚遠,時間緊迫,藍白政治人物都應以主流民意為念,齊心合力走完下架民進黨的最後一哩路。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