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死抱細節和心結 藍白浪費最後一會

聯合報社論

藍白合協商起伏不定,在最後關頭由獨立參選的郭台銘邀約協商,留下峰迴路轉的想像。郭台銘在登記前一刻明白勢不可為,決定轉身扮演「桶箍」;但侯柯郭三人昨天的君悅夜會,在馬英九見證下,卻因為各方對討論形式及主題缺乏共識,幾無任何可見進展,即因會議主持人胡亂插嘴,讓與會者拂袖而去。「藍白合」至此畫上句點,在野陣營只能各自登山,各打野戰。

到了登記最後一刻,藍白合「共推總統候選人」還無法喬定,讓廣大選民大失所望。事實上,當時間已然窮盡,雙方還願意坐下來談,即表示大家都仍不放棄最後的希望。在這種情況下,參與者若繼續拘泥於合作細節,或者抱著彼此的恩怨過節不放,哪裡成得了大事?必須要問的是,雙方是不是仍然抱著「下架民進黨」的共同目標,是不是可以找到共同的合作空間;萬一草草破局,雙方是不是在「明天過後」仍能昂然面對選民?否則,毫無章法的協商,任意翻案的共識,只是在浪費時間,成就不了彼此想要的目標。

回顧「藍白合」的波折,幾度近乎成局,旋又破局,及至11月18日的「民調共識」被推翻,幾已確定雙方將「各走各的路」。這次,侯友宜致電邀郭台銘扮演「桶箍」,郭台銘則聯繫柯文哲力促「三方會談」,使「在野大聯盟」再度出現希望。但這「最後的期待」好事多磨,三方拉鋸半天,才確定由馬英九、朱立倫、侯友宜、柯文哲和郭台銘等人進行「多方會談」;到了會場,扮演公親的郭台銘另主張進行「三方會談」,而侯友宜又堅持討論「六項共識」,並拒絕闢室密商,最後只能破局收場。

國民黨的總統初選提名,藍營和郭台銘種下心結;在「藍白合」協商,兩黨人馬和藍白陣營內部又積累了不少歧見與怨言。其中原因,一是侯友宜、柯文哲或郭台銘本來就彼此互信不強,難免認為是自己受到委屈;經由左右親信的渲染,甚至將對方妖魔化。二是談到政黨合作,難免有本位主義和自身政治權力和實力的考量,往往堅不讓步。三則是各自陣營都存在「鷹派」人士,不樂見合作成局。多種因素交戰下,才讓局勢走到此一境地,直到登記最後一天還在作無效的協商。

從23日的「君悅夜會」看,不難看出現場完全不是一個能協商的環境。侯友宜堅持要討論六項共識,希望協商能回到早先侯柯會談的架構,參與會談的各方都應該了解,有大志的政治人物,應該放眼彼此更開闊的共同未來,要讓出空間給對手,才能使對方心悅誠服靠攏。郭台銘作為會商安排者,在場地安排上固然煞費苦心,但議案和流程卻是且走且戰;在眾多媒體轉播下,注定難以進行。尤其會議主持人粗暴發言,打斷與會者談話,無論如何是極度失禮且不及格的表現。至於柯文哲有何寶貴合作意見,則尚來不及在會上提出,即告散場了。

討論了那麼久的「藍白合」,以這種不歡而散的結局收場,令人扼腕。郭台銘曾兩度背棄對藍軍的初選承諾,讓藍營對他芥蒂甚深;這次他願意扮演「桶箍」,原本備受期待。問題在,郭台銘和柯文哲連日密商,使藍營對其「公親」角色存疑;但三方會晤尚未切入正題即告散會,也太令人錯愕。台灣政治人物之不善醞釀、營造及協商,讓歷史性的跨黨合作功敗垂成,民眾除了遺憾,還是遺憾。

藍白合23日晚進行最後會談,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左起)、總統擬參選人郭台銘、前總統馬英九、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進入君悅飯店會場後,五人一同合影。(記者林俊良/攝影)

撕毀承諾容易,推翻協商不難,惡言批評更是暢快。但等到選舉結果揭曉的一刻,才知道誰笑得出來!

郭台銘 侯友宜 柯文哲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