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屋頂下/兩岸共同完成「共生雙贏的答卷」 棄獨保台 和平競合
如果賴清德大選獲勝,中共面對開票結果。兩岸迎對新的開局,要如何向對方打第一聲招呼?
是惡言相向,使雙方關係呈螺旋性急遽惡化下降?或是互留餘地、互存期待,使雙方關係仍有谷底翻升的可能?
2016年,蔡英文首次當選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宣示「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但未深入探索「一中原則/一個中國/憲法一中/一中各表」等爭議概念。中共指此為「未完成的答卷」。這是2016年雙方打的第一個招呼,兩岸情勢就此不斷惡化發展至今。
如果賴清德當選,雙方會如何向對方說第一聲哈囉?
11月30日,葛來儀、白潔曦、柯慶生3人的專文(下稱葛文)說,賴清德如果當選,應當:1、加強無意從根本上改變現狀的保證。2、賴在就職演說中可重申蔡英文在2016就職演說所作承諾,即「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處理兩岸事務」等語(葛文顯然認為,應以中華民國憲法為台灣的政治主體)。3、賴甚至應該考慮重新審視民進黨在2014年提出的「凍結台獨黨綱」提案,讓維持現狀的承諾更具可信度。4、葛文並說:為了阻止戰爭,台灣必須讓中國領導人相信和平統一仍然可能。以上,暫稱「葛4點」。
葛4點可謂是建議賴清德如果就任後向對岸發出的第一聲招呼。3位作者也許覺得若在選季就要賴提出,或許強人所難。但是,葛文發表的次日,賴就透過民進黨發言人說,民進黨政府「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處理兩岸事務」云云,這是賴清德方面在宣示參選後首次引據蔡英文此語。
葛文主張,以「可信威脅/可信保證」來節制兩岸關係。核心的概念是:「大陸不武vs.台灣不獨」。葛文說:中共應當保證,「只要台灣不追求正式獨立,北京就不會使用武力」。相對地,台灣也應提出可靠保證,「只要中國不攻擊台灣,台灣就不追求獨立或永久分離」。兩岸以此重啟對話。
葛文的邏輯架構,可謂是「交換論」。亦即:大陸以不武換台灣不獨,台灣以不獨換大陸不武。
11月5日的《大屋頂下》說:兩岸攤牌,台灣以「不搞台獨」來「交換」中共的「不消滅中華民國」,中共以「維持中華民國」來「交換」台灣的「不搞台獨」。這就是交換論,可謂不約而同。
葛文之所以引起關注,是因此文並非停留在「不支持台灣獨立」的一般議論,而是論及「台灣以不獨的保證與中共交換不武」,並更深化到「考慮凍結台獨黨綱」,釜底抽薪。
尤其,葛文指出,「為了阻止戰爭,台灣必須讓中國領導人相信和平統一仍然可能」,這不啻是指出「統一議題」的存在,是台灣安全與兩岸和平的「應有之善」或「必要之惡」。因為,只要鎖定「和平統一」,就必然是「和平發展」;如此,「和平」就能節制「統一」,「過程論」即可節制「目的論」。
以上這些深水區的思考,已經超越了「不支持台獨」,而可謂是一種「疑獨論」,又因直接涉及了賴清德,也可以說是一種「疑賴論」,或至少是對賴清德的諍言。言者諄諄,勿聽者藐藐。
葛文的頂層架構是「和平」。台灣不獨,是為了和平;中共在台灣不獨之下不使用武力統一,也是為了和平。唯就葛文來看,以上二者的交集點是在「台獨」,亦即「武不武,看獨不獨」。可以這麼說,就葛文的架構言,兩岸問題的根本癥結就在台獨。當推向了最根本之處,就是要「考慮凍結台獨黨綱」。因為,台獨黨綱是民進黨的神主牌。
葛文這樣的思考非但與賴清德的「務實台獨」大相逕庭,亦與蕭美琴所說「台獨是中共貼的標籤」迥異。
因為,在2014年柯建銘等提出「凍結台獨黨綱」之議,就是想自己撕掉台獨標籤,那不是中共貼的。何況,近日爆料,蕭美琴在2003年曾對美國媒體說「我們不再認同自己是中華民國」,這也真真確確是蕭美琴自己貼的標籤,要撕也只能靠自己撕。
其實,賴清德亦知台獨已經走到進退兩難的地步,因此不斷在去獨洗獨。他說不是「台獨金孫」,「務實台獨」則重點是在務實而非台獨,又宣示「台獨3無論:無路徑/無計畫/無框架」。洗洗刷刷,卻是愈描愈黑。至少,葛4點認為賴清德仍有努力的空間,並認為「凍結台獨黨綱」始為正本清源、釜底抽薪的辦法。
賴清德如今的立場是,「不走回一中老路」、「堅決反對九二共識」、「不認同統一的幻想」,此一架構可謂與葛4點是背道而馳的。如果這些就是賴清德就任後的兩岸開局談話,情勢的惡化將不知伊於胡底,難以收拾。
但倘若賴清德能夠聽取葛文的諍言,他在反對中共定義的「一中原則」之下(負面表述),應當在「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處理兩岸事務」的原則上,伸展「憲法一中/一中各表」的立場(正面表述)。他在反對中共強調「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時,應當全力回復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原始內涵。他在反對中共「統一的幻想」時,也要認知「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的「台獨」更是「幻想」;因此必須努力將中共的「和平統一」引導至「和平發展」。
可以這麼說,葛文對賴清德的核心諍言是:應當從「務實台獨」移向「棄獨保台」,釜底抽薪則在「凍結台獨黨綱」。這對賴清德與民進黨當然十分困難,但葛文指出兩岸問題的根本癥結就在台獨。解鈴尚待繫鈴人。
葛文的文理脈絡,已從「不支持台獨」,進入「反對台獨」的層次。
梳理以上思路,兩岸未來若要重啟對話,雙方可持葛文的「交換論」為架構。亦即:台灣以不獨換大陸不武,大陸以不武換台灣不獨。只要雙方有了「不獨/不武」的「可信保證」(葛文用語),兩岸就有可能在「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之下,「定錨中華民國/共構和平發展」。
賴清德如果勝選,兩岸都必須審慎思考,如何向對方打第一聲招呼。若說蔡英文留下的是一張「未完成的答卷」,則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賴清德面對的卷子當然更加困難,應知戒慎恐懼。
相對地,如果賴清德未來在答卷上反映了葛4點的諍言,北京亦當知道「莫為已甚/互留餘地」的道理,應當協助賴清德轉彎,雙方共同完成「共生雙贏的答卷」。
不要演成黑羊白羊,火車對撞。天佑兩岸。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