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無人機 外島防區三原則下可開槍併用電子反制槍

記者洪哲政/台北30日電

因應外島防區可能再有陸區無人機侵擾,陸軍制定一套採干擾槍與步槍同時併用方式將無人機擊落的準則,面對無人機,待命部隊可優先用槍,但須評估射擊範圍空域有無飛行器、射擊後落彈點是否在海上、射擊區域3公里內有無船隻等三項原則,否則就以電子干擾槍為主。

國防部作戰及計畫參謀次長室今年初向立法院提出報告表示,因應外島小型無人機侵擾活動,前於2022年9月調撥40枝干擾槍至金門、馬祖及東引地區,並於2023年1月將中科院首批解繳干擾槍優先部署至外、離島地區,強化視距內反制能力,以達到嚇阻效果。

但陸軍司令部今年4月間向立法院進一步提出「無人機處置報告」表示,針對外、離島地區目獲無人機精進作法,分為「識別監控」:先期運用望遠鏡取得無人機航高、距離、航向發現目標。其次人員依敵機艦識別圖實施目標辨識,並初步判斷目標飛行方向及高度。再則持續識監控,並使用攝影機實施證錄影。

陸軍表示,在進一步的「告警通報」階段,衛哨則依予先以哨音或警告警並回報戰情及單位主官進入崗哨實施隱掩蔽及對空警戒。待命部隊接獲示警後立即攜帶建置武器至射擊位置就位,隱掩蔽採戰鬥動作警戒待命。接獲發現無人機通報,由留守主官協助處置。

陸軍司令部說,在這個階段,主官須要求待命部隊於1分鐘內就位完畢。利用地形掩蔽,槍口朝無人機實施警戒、監視。

而進入防衛射擊階段,待命伍聽到告警後,立即攜帶槍、彈就射擊位置,每人30發、分3個彈夾、每個10發,就位後完成射擊前檢查;待無人機進入射擊區域,由應變伍評估海、空域狀況,在勿傷及居民及其財產前提下,依令防衛射擊。

陸軍司令部說,由待命班3人同時射擊,單發點放、或3點放方式實施,射擊後立即實施清槍,清點彈藥、彈殼是否相符。

陸軍司令部表示,電子干擾槍操作手則攜帶干擾槍,至適當位置,採干擾槍與步槍同時併用方式將無人機擊落,若經評估無法實施實彈射擊,則以干擾槍反制為主。

陸軍司令部說,在狀況處置結束後,無人機遭擊落或驅離,部隊須同時以信號彈示警,告知鄰近友軍單位並由據點指揮官將處置概要循系統回報。

因應外島防區可能再有陸區無人機侵擾,陸軍制定一套採干擾槍與步槍同時併用方式將無人機擊落的準則。圖為示意。(圖:軍聞社提供)

陸軍司令部說,防區射擊前須確認三要素,包括射擊範圍空域有無飛行器、射擊後落彈點是否在海上、射擊區域3公里內有無船隻。如不符射擊安全條件,據點指揮官即回報無法實施實彈射擊原因,並以干擾槍反制為主,另持續採戰鬥動作警戒監視。而因應實彈射擊需求,待命部隊槍枝不入庫,配合每日開庫更換及保養。

國防部 驅離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