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兩岸融冰契機 善意與敵意看賴清德拿捏
國民黨立委登陸,北京28日對台釋出多項政策利多,民進黨可以解讀對岸施小惠與搞統戰,也能視為緩和兩岸僵局的融冰契機,善意與敵意的拿捏,在準總統賴清德手中。
1月13日總統大選揭曉以來,原本就冰封的兩岸關係,難題一道道出現,先是陸方可能中止ECFA,接著諾魯與台斷交;台方原訂3月解除的赴陸旅遊禁團令,2月突然宣布不開放了,理由是陸方迄今未安排陸客旅行團來台,又片面改變M503等航路運行方式;緊接著又有金門翻船事件。
賴清德近來向大陸喊話,要有自信面對台灣人民託付的民選合法政府,內閣人事鋪排也傳達一定程度的善意。不過,過去八年兩岸官方往來中斷,進一步影響各式交流,衝擊民生與觀光,加上雙方無法溝通、缺乏互信,敵意螺旋不斷加深,美方多次示警,將台海列為第一級風險。
冰封的兩岸關係,讓國民黨能有所發揮。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帶領16位立委赴陸三天,接連傳來善意回應;陸委會對於僅開放馬祖觀光,稱是「極度縮小開放對象」,綠營立委也酸是「小利小惠」。但話說回來,執政黨缺乏溝通管道,連馬祖也開放不了,反而讓國民黨能站在「民進黨做不到的事」制高點。
兩岸觀光交流的膠著點,在於大陸稱台方未解除「禁團令」;台方則堅持要對等開放,須等大陸宣布全面開放團客來台。兩岸交流中善意與敵意的拿捏,本來就是極其複雜,雙方如打乒乓球,漏接一次,就錯過時機。雙方因為缺乏互信,必須一點一滴進行,極小的善意也是善意。
前總統馬英9日前訪陸,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說出「樂見大陸民眾多去祖國寶島看一看」,釋出交流善意;國民黨團此行,陸方提出具體方案,等待民進黨接球。此時正逢新舊政府交接,如何在民間與政黨搭橋時借力使力,在交往與對抗之間找到緩衝空間,準總統賴清德意志將是關鍵。兩岸能否降低敵意,端看賴的起手式。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