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指標可預判台海戰爭 但最可能情況是誤判和挑釁引發意外衝突

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

彭博專欄作家裴敏欣撰文表示,美國高階官員和軍事指揮官對於中國可能何時攻台,有南轅北轍的預測,這對想確認開戰可能性的企業,助益不大。他提出以三個關鍵數據來判斷,更簡單也準確。

裴敏欣認為中國將自俄烏戰爭汲取教訓。他說,俄羅斯總統普亭併吞克里米亞後,花了8年時間強化俄國經濟,但他以為攻打烏克蘭能以閃電戰取勝,沒有做足持久消耗戰的準備。中國則會設法讓自己在潛在的持久衝突中處於更有利地位,因此自給自足能力很重要,這要看在西方金融機構的外匯存底、戰略存糧,以及石油儲備。

啟戰前,中國料將拋售美國公債以減少承受西方金融壓力,用這筆錢買黃金或華府無法觸碰的其他資產。對岸還可能減持歐元、日圓和英鎊。對岸持有的美債已降至7,700多億美元,遠低於2018年1月美中貿易戰開打前的1.17兆美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是主因,而中國經濟下滑,人民幣貶值,北京不需要買美債阻升人民幣。這個金額先前是逐步走低,但如果短時間內急降,台海戰爭就可能一觸即發。匆忙拋售會蒙受損失,但好過血本無歸。

另一個關注點是糧食自給率。2000年,中國糧食供應有94%來自國內,2020年,這個比率降到66%,意味對岸約有三分之一的需求要靠進口,如果被美國海軍切斷貿易路線,問題會很嚴重。北京3月立法,宣布糧食自給自足是當務之急。雖然不知道國內供應比率的目標訂在多少,但鐵定要比66%高很多。

同樣的道理,美國可能在戰時攔阻對岸進口石油。今年1月,中國原油庫存總量是9.34億桶,大約是兩個月的消費,而如果中國想打仗,顯然必須增加儲備。

這些都會讓中國在發動攻擊前洩露出意圖。建立石油儲備和強化糧食安全的代價會很高昂,而且要花多年準備。到那時,中國也要先大幅減持美債,才會發動攻勢。

彭博資訊專欄作家裴敏欣說,台海戰爭最可能發生的狀況是誤判和挑釁引發意外衝突。(美聯社)

因此,裴敏欣指出,兩岸爆發全面戰爭的可能性很低,更可能發生的是意外衝突,源於北京、華府或台北的誤判或挑釁。三方都該有所準備且全力防範。

石油 華府 普亭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