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COP28改變全球對使用核電認知 綠神主牌該變了

聯合新聞網「重磅快評」

正在杜拜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已進入尾聲,我國因非氣候公約締約國,對於COP的進展一直只有嘴上關心:對照COP28是國際參與度最高的一次峰會,加以今年是史上地球增溫最劇烈的一年,對峰會揭示思考如何讓地球降溫的能源策略,台灣應檢討已然跟不上國際腳步的淨零碳排方向,若還是一如既往的不動如山,後果將難補救。

峰會期間,一些國際環境組織公布了國家及地區減碳成績,台灣被評比為後段班,成績非常差;但政府核心能源政策圍繞著非核家園,仍持續增加化石、碳能源比重,口頭上強調以綠能彌補非核家園造成的能源缺口,但糟糕的是非但2050綠電成長目標是隨意大開口,就連2025短期成長目標也宣布無法達成、已經跳票,這些減碳實績實在不光彩。

COP峰會最革命性的進展,是訂出2050核電占比是2020的三倍;能達標嗎?過去很難,2011福島毀滅性核災後更難,但這些困難近年在核電科技的快速進展下,讓過去的不可能變成可能。

福島核災後日本33座核電廠全停機,在經歷近年的努力後,已經有11座反應爐重新運轉、併聯發電。重啟已關閉的核電廠手續繁複,工程浩大;電廠必須以最新的核電科技檢修機組,再以最新的安全法規檢討電廠,全都通過後再報請專家審查,這是12年來只重啟11座反應爐的原因。

重啟電廠外,另個增加產能的途徑是電廠延役;以前核電廠設計壽命多為40年,屆齡即需關閉、除役,之後開始拆廠,拆一座廠約需10年時間。電廠延役近年越發提前,還在運轉的核電廠先提延役申請,無縫接軌延役發電,對產能提升大有助益。現況延役以歐美電廠居多,延役期間已有40年的作法。

提生產能除了延役,另被寄予厚望的是核融合發電技術趨於成熟;現況是中國大陸、美、法、日本都已有實驗型的核融合電廠,雖稱為實驗型,但再補臨門一腳即能商業運轉。此外,小模組反應爐發展迅速,裝置容量減小,但製造時間大減,設廠也省掉很多時間。

台灣的問題是非核家園政策是神主牌,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不可能改變;全球核電環境已改變,台灣至少要開始討論改變的可能。

減碳 日本 綠能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