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貧富差距12年新高 痛苦指數飆高
主計總處最新預測顯示,去年全年經濟成長率下修為1.42%,是14年最低,創下金融海嘯以來最差經濟表現,也是蔡政府任內最差成績。於此同時,國人貧富差距卻日漸擴大,去年家庭每戶所得差距6.15倍,更因連續快三年的高通膨,吃掉國人薪資成長,導致國人痛苦指數跟著飆高。
台灣前幾年經濟成長率優於全球,但經濟果實分配不均,紅利集中少數人,尤其是電子業,以致國人貧富差距擴大。主計總處統計顯示,依每戶可支配所得高低將戶數分為五組,2022年最高20%家庭每戶和最低20%家庭每戶所得差距6.15倍,自2016年蔡總統執政以來,指數從6.08倍擴增至6.15倍,創2012年以來最高差距。
國人更大壓力來自物價上漲,從外食到房租漲幅驚人,前年逼近3%,去年全年也高達2.5%,讓國人吃足高物價苦頭。若扣除物價指數,受雇員工從2022年3月起實質經常性薪資就進入負成長,直到去年5月才轉正,經歷長達14個月薪資倒退嚕;不過去年前十月的實質總薪資仍呈現負成長。
經濟不好、貧富差距大、物價高,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指出,所得分配愈拉愈大才是最大問題,若不設法改善,低薪族群會對未來沒有希望,原因就是經濟利益集中電子業。
台大國發所兼任教授辛炳隆則說,台灣物價相對歐美不算高,但普羅大眾感受深,因為物價漲的都是平常接觸的,例如外食、房租就是因為店租漲,背後就是房價太高,房價問題不只影響居住,「通膨沒有那麼偉大,而是房價」,大家才會這麼在意居住正義。
2024大選倒數,各陣營總統候選人都宣示若當選將全力拚經濟。不過國民黨批評,民進黨政府執政七年多以來,有口號無路徑,國際經貿組織也不得其門而入,靠著大內宣誤導民眾、矇混過關。
蔡政府大力宣傳要積極參與國際經貿組織,然而隨著美國川普政府在2017年退出「跨太平洋夥伴貿易協定」(TPP),後來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不再由美國主導,而由美國力推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台灣也未取得入場券。
對美經貿上,國民黨立委陳以信指出,蔡政府宣稱台美關係最好,實際上是台灣付出多,得到少。對日方面,日本方面雖然近幾年來口頭關係不錯,卻無實質進展,想透過美日關係加入區域經濟組織,無異是緣木求魚。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