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我很累」法官之死 蔡政府務虛司改苦果
士林地院一名優秀法官墜樓身亡,留下「我很累」的遺言;此一事件,掀開當今司法行政高層無能、導致基層法官過勞的真相。蔡總統上任時高喊司法改革,如今證明,8年改革多為務虛的空心口號。追根究柢,蔡總統好大喜功卻所用非人,司法院長許宗力貪戀權位卻欠缺執行能力,只留給社會一堆苦果。
李姓法官是在「國民法官」專庭服務,這是蔡政府任內重大變革之一。儘管該法官表現優異又熱情投入,但和其他認真的法官一樣,每天得面對無止盡的新增案件。除挑燈夜戰,假日加班因應龐大的結案壓力,並面對審判品質的自我要求,再加上行政管考,身心負擔備極沉重。
「我很累」,是基層法官的共同心聲,也是近年司法界爆出走潮的主因之一。過去7年,全台法院案件量成長兩成三,法官雖增百餘人,但不少法官人力被調到憲法法庭擔任研究工作,協助大法官的憲法判決。當法官集體工作負擔日益加重,行政管考一味要求結案速度,卻無視案件品質,這樣的司法改革怎能獲得人民信任?
面對法官之死,許宗力發出「給法官的一封信」回應司法過勞問題,竟還長篇大論夸談自己政績,讓許多法官「心涼」。有法官為此羅列歷任司法院長的作為數據對比,許宗力明顯墊底。更有法官在法官論壇發言,要求他效法「周處除三害」精神,下詔罪己。
司法院近幾年缺乏精準的評估政策,導致法官工作量不減反增;另一方面,投少數人所好的政策,也造成嚴重的勞逸不均問題。兩年前,司法院視為司改里程碑的「商業法院」成立;但上路4個月,卻出現7名法官「無案可審」的現象,還得下修案件進入門檻。同樣的,耗費數億元宣傳打造的國民法官法庭,當初估計1年約300案,結果卻連半數都不到。政策畫錯重點,評估失準,也導致資源錯置。
近幾年,大法官假人權之名,對案件的審理、量刑、假釋等,自行造法頻增繁瑣卻不切實際的要求,廣開訴訟名目,更創造海量案件。一名受刑人可以毫無節制地提出再訴訟,各審級法院常為同一當事人收到數百起案件,連憲法法庭也難逃其殃。孰令致之?司改國是會議曾要求司法院提出防杜濫訟之計,卻始終不見作為;相反的,因大法官積極造法,導致法官得處理許多冗長卻無意義的程序問題。
大法官此次成為基層法官開砲對象,主要是蔡總統任命的大法官一味漫談理想,更屢屢逾越立法權紅線自行造法。許宗力標舉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某時期的「司法積極主義」,欲透過憲法判決主導制度的形成,讓大法官宛如太上皇般不斷指導立法、行政權,一再引發非議。憲法法庭的15名大法官,每年僅處理20件憲法判決,卻調用許多法官協助研究,除挪用基層人力,憲法判決還不時製造新問題。這批大法官想要留名青史,卻讓司法困境雪上加霜。
許宗力本身對司法實務外行,接下司改重擔卻不知病灶所在,欠缺識人之明卻積極部署自己親信之官位,導致其提拔的終審法院院長連爆醜聞。只想聽奉承之言的司法團隊,用7年時間證明自己無力解決司法沉痾,反製造更多問題。如今搞到法官輕生,引爆基層怒火卻還沾沾自得,豈不可悲!
蔡總統選擇眼中只見天邊彩虹、鄙視腳旁玫瑰的許宗力領導司改,結果是一敗塗地,不僅民眾不滿,連法官都懷疑司法的可信度是否提升。當基層法官都對許宗力怒言相向,這將成為他撕不掉的歷史標籤。(轉載自聯合報社論)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