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含笑諒解的氛圍」童子賢:讓核能成基載電力
準總統賴清德即將在五二○就任,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近日陸續發表重啟核能相關議題,甚至拋出核二重啟、核三延役,引進類似芬蘭OL3新型核電廠等多種主張,由於童子賢也是民進黨智庫副董事長,外界推測他是在為賴清德在上任前解決核能爭議鋪路,他表示:「這不是鋪路,未事先套招,是一種大家長期溝通含笑諒解的『氛圍』」。
童子賢表明自己「不擁核」,因為所謂的「擁核」是類似法國、瑞士核電占比過半的擁護者,自己僅是主張不排碳的核能可以成為「能源黃金組合」重要基載電力。
童子賢表示,他並不知道準總統賴清德會不會在五二○就職時提到核電議題,但在智庫開會,曾被智庫董事長賴清德點名發言,說明核電主張的背景,在場有產業背景的董事多是「含笑點頭」。他認為,無論是即將上任的賴清德或新內閣,「對產業界的渴望和需求,都很了解、很接地氣」。
童子賢重申,台灣使用核電有三個重要考慮,一是需要借助核能達成淨零碳排目標;二是核電使用土地很少,不像太陽能大量占用農地林地;三是台灣可以強化「能源韌性」,以因應人為(戰爭)風險。最後,他說科技進步下,核能是一種可控風險、汙染的應用技術,不必妖魔化核能。
童子賢解釋,2050年淨零轉型是全球目標,但相較歐盟國家可以互聯電網、互相買賣電力,台灣受制於海島型國家結構,電力須自給自足。而核能是良好基載電力,穩定、高效、價格合理,是產業亟需要的穩定供電。
童子賢以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的統計為例,說明每種發電都有排碳,差異只是有些排碳驚人(煤炭、天然氣),有些排碳只有微量(水力、核能)。他說,核電每度碳排十二克相對很低。近年,台灣因為執行廢核使核電廠不斷縮減,導致蔡政府發展綠電多年,整體低碳發電量卻在倒退,因為太陽能與風力增加太慢,低排碳的核電卻快速退場。
他舉例,在馬英九總統卸任前夕的2015年,台灣低碳發電尚有50兆瓦小時,但到了蔡英文總統卸任前夕的2023年,8年來低碳發電倒退成47.6兆瓦小時。
他憂心地說,台灣低碳發電比率嚴重落後,例如法國、瑞典有九成零碳排,義大利、日本、南韓皆有三成以上,台灣僅約16%,在190個受IPCC評比的國家間排名第135名,台灣在「不排碳發電」項目上算是全世界的放牛班。
反核人士憂心核電妨礙健康,但童子賢大膽比喻「煤炭發電的空汙影響健康其實比核電影響健康更大,這是用肺發電的結果」。他認為,核能的技術在科學進步的現在是可控的,「核能技術持續進步之中,核廢料與化工材料、醫療廢棄物一樣,在現在的科技進步下都是可以解決的。」
童子賢多次公開說,在AI人工智慧與EV電動車、精密晶片帶動高效益的現代經濟結構,可以說「電力即國力」,因為這三個世界新經濟的主軸,都需要大量的電力。
他指出,「台電關掉核一、核二後,台電的財務就面對一場災難」,台電在2021年至2022年虧損台幣5460億元(約170億5322萬美元),但反核人士常常談核四建廠要台幣2800億元,而迴避不談捨棄核電後扭曲發電能源結構,台電一年就有鉅額虧損數千億。
他說,反核人士避談綠能建設步步艱困(因為台灣地狹人稠),而台灣試圖以天然氣發電取代核能發電,成本高昂不說,能源韌性也不佳。他強調,台灣電力要追求高穩定、少空汙、低碳排、低價格,就勢必要加入核能的選項。他憂心忡忡地說,廢核會導致台灣缺乏危機時候的能源韌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