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保留草間彌生作品 桃園地景藝術節熱度降 將改雙年展

記者陳俊智/桃園3日電

桃園地景藝術節舉辦11屆,總計花費台幣5.8億元(約1800萬美元),但議員發現,最初2屆每年破200萬參觀人次,後來熱度就下滑;首屆曾邀來名家草間彌生參展未保留作品,難延續文化觀光力道。文化局表示,地景藝術節將轉型雙年展,由策展人投入提高品質。

桃園地景藝術節首屆2013登場,靠著知名藝術家霍夫曼的放大版黃色小鴨打出名聲,當年有245萬參觀人次,隔年霍夫曼的巨大月兔也廣受好評,吸引250萬人,2015年取消裝置藝術展,改以論壇舉行,人氣就下滑,2016年恢復裝置藝術展只有90萬人參觀,近年多在120萬到170萬人。

議員許家睿指出,近幾年地景藝術節由文化局各科室在各地區輪辦,雖展現創意,缺乏核心主題與架構,難有深刻印象,建議改由策展人主導,延長展覽時間;好的作品應設法留存,像草間彌生在日本直島的南瓜雕塑,已成當地地標,她的作品「生命的足跡」曾在新屋埤塘展出,可惜活動結束就撤除。

議員李柏坊表示,地景藝術節各地輪辦,民眾每年查地點,難留下深刻印象,不如找適合的永久場地,可借鏡宜蘭童玩節,只要知道何時舉行,就知道去哪裡參加,如此才能累積知名度與聲量,以免投入的資源、預算付諸流水。

文化局長邱正生表示,地景藝術節明年起,將調整成為雙年展,由專業策展人成立專案辦公室,進行前期選址調查研究,定位桃園獨特地景地貌,再確定主題,後年展示成果。

當年桃園首屆地景藝術節邀請到多名國際知名藝術家參展,霍夫曼的黃色小鴨吸睛,現場人潮爆滿。(本報資料照片)

文化局補充,草間彌生作品礙於經費有限,當時未提出永久授權,地景作品受材質所限,不見得每件都能長期留存,但未來好作品會設法留住,讓藝術品帶動城市文化觀光;今年大受好評的「龜吉拉」竹編作品,將續留憲光二村,製作團隊負責保養維護,相關費用依需求支付。

觀光 預算 日本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