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家庭養父稱「心情像嫁孫女」…10歲聽障童將出養美國

記者江婉儀/新北27日電

10歲女孩「蕾蕾」曾患急性白血病,嬰兒時期一路住院長達5年,她右耳失聰,5年前進到「類家庭」,由7旬夫婦蘇雲霖、蘇黃根葉照顧後重獲健康,如今將出養到美國,蕾蕾收到許多祝福,笑說「我拿到100個禮物」。

「心情很像要嫁孫女!」蘇黃根葉最近一想到蕾蕾要遠行就落淚,她說,內心不捨又感動,蕾蕾很期待有人能讓她喊「爸爸、媽媽」,非常渴望有個家,過去8個月來,定期與在美國的收養父母視訊聊天,對方是在美國的華人,彼此能用國語溝通。

蘇黃根葉夫婦剛接手照顧時,蕾蕾瘦弱、充滿不安,堅持睡有欄杆的上鋪,在她世界裡,有欄杆的床就是她熟悉的醫院情境。

兩人照顧蕾蕾煞費心思,因體弱無法到人多地方,又要定期回診、服藥,每天戰戰兢兢,某天深夜蘇雲霖不慎打翻蕾蕾的抗過敏藥,兩人焦急地搭車衝往台大兒醫,就怕斷藥;如今蕾蕾就讀小學四年級,重獲健康是兩人最有成就感的事。

養父母預計明年1月初帶蕾蕾回美國,養父母育有3個兒子,分別讀大學、高中、國中,蕾蕾最近逢人便分享「我會有3個哥哥喔!」她也忙著收行李,準備好多衣物、玩偶要帶到美國,顯見她對新生活的期待。

前天聖誕節,新北社會局為蕾蕾辦歡送會,現場超過50人,送上許多禮物與祝福,曾照顧她的護理師,一見面就衝上前給個大擁抱,社會局長李美珍說,很多愛圍繞在蕾蕾身邊,「當下畫面讓人非常感動」。

李美珍說,每年台灣約有300名孩子,因原生家庭的困難,無法在原生家庭長大,收出養常被形容為一場愛的接力賽,既然是接力,每一個棒次皆需完成各自的賽程,才有辦法順利接棒。

近年收出養兒童風氣雖然提高,但赴台收養兒童的人,卻比台灣「自己人」來得多,學者直言,這是警訊,台灣對收養的支持及鼓勵不足,可借鏡歐美透過減稅、經濟補貼及育嬰假等,帶動收養風氣。

衛福部社家署統計,去年完成202件未成年兒少非血緣收出養,台灣國內102件、赴台收養100件,今年1至6月已有112件,赴台收養66件高於台灣國內46件。

天主教福利會執行收出養任務40年,出養到歐美案例以美國占最多,其次是荷蘭、瑞典,也努力維護手足共同收養原則,曾完成3兄妹、4兄妹一起出養到美國同一家庭的超級任務。

寄養童蕾蕾(左五)將出養到美國,新北市社會局邀集蕾蕾生命中的貴人,為她辦歡送會,氣氛溫馨感人。(圖/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寄養童蕾蕾(右二)將出養到美國,新北市社會局邀集曾照顧過她的各方人士辦歡送會。(圖/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出養孩子是國家的事,不是個人的事。」師大社工系兼任副教授賴月蜜說,政府應思考制度是否對台灣收養人支持不夠;瑞典做法值得台灣借鏡,不論多大的孩子出養到瑞典都視為剛出生,收養父母可申請最長480天育嬰假,讓收養父母有足夠時間好好照顧孩子。

瑞典 聖誕節 華人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