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接近天堂的食物」吃下肚10分鐘內全身發麻 嚴重恐致死
台灣食藥署資料顯示,2020年河豚中毒2件4人送醫,加上最近南投1死8住院,近3年多來,造成1死12人住院,而關於南投河豚中毒案,副署長林金富表示,已收到生魚片樣品,檢驗報告出爐,將透過DNA檢測,判別是哪種河豚,另檢驗屬於哪種河豚毒素,此外,他也提醒,河豚種類繁多,光靠肉眼不易辨識,民眾請勿捕捉及食用河豚,以降低中毒風險,另建議餐飲業者不要供應河豚,避免消費者誤食。
河豚毒素烹煮也難去毒素 食用後嚴重恐致死
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主要存在於河豚的卵巢、肝臟、腸道、皮膚,甚至是肌肉組織中,毒性約為氰化鈉1000倍以上,即使加熱煮熟,仍無法將毒素破壞,目前也無解毒劑。一旦吃到河豚毒素,10至45分鐘內就會產生唇舌發麻、手麻、腳麻、頭痛、眩暈、嘔吐等症狀,嚴重時則可能導致死亡,死亡率約為61%。
林金富提醒,河豚被稱為「最接近天堂的食物」,但民眾仍應有風險概念。
▲致命的美味「河豚」內含的毒素約為氰化鉀的1000倍以上,常見症狀與預防方式如上。(圖:食藥署提供)
連毒物專家也不敢吃河豚?
招名威在粉專《招名威教授 毒理威廉》貼文中表示,日本美食多,唯獨河豚料理是一直讓他望之卻步的美食。他說,河豚毒素是名為「Tetrodotoxin」的化合物,而非網傳的氰化鈉,此種化合物不僅結構複雜,毒性也非常強,大多存在河豚的卵巢、肝臟、消化系統及皮膚等,有些種類的河豚肉也含有此成分。
招名威表示,大家都知道吃未處理乾淨的河豚會中毒,但往往還是會發生,原因有三。第一,過往發生的河豚毒素中毒案件,大多都是因不明瞭自己吃的是河豚,還是吃到其他非河豚卻含有河豚毒素的水產品,如蝦虎、貝類、螺類及不知名魚種而中毒。
台灣產河豚種類約30餘種,以肝臟及卵巢毒性最高,部分河豚肌肉雖無毒,但其內臟部位可能有毒,在料理時毒素恐汙染魚肉。第三,則是加工業者缺乏對魚種的辨識能力,誤把台灣產河豚製成「香魚片」,常引發食物中毒。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