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桿菌+經顱磁刺激 改善中風失能

鄒尚謙

對腦中風患者來說復健相當重要,尤其對於中風後「肌肉痙攣」的患者來說,更是密切影響生活品質。醫師表示,目前已有肉毒桿菌注射合併「重複性經顱磁刺激(rTMS)」的治療方式,讓患者失能程度恢復七至八成,最好的情形甚至能夠恢復九成九,大幅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台灣三軍總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張文強指出,腦部血管阻塞、破裂出血,會造成非創傷性腦神經損傷,有近四成腦中風患者會出現肢體痙攣的症狀;曾有一名60歲的患者,因出血性腦中風10年來,即使經歷多年復健,手臂仍無法舉過肩或握取物品。

張文強表示,肢體痙攣在傳統治療上,除了復健,也會投入口服抗痙攣藥物,肌肉部位注射肉毒桿菌素及外科手術等方式。但肌肉鬆弛劑等口服藥效果有耐受性問題,或嗜睡副作用導致失去復健動力,而肉毒桿菌注射效力可維持三至四個月,但部分患者害怕打針的疼痛,因此會考慮「重複性經顱磁刺激」。

張文強分享,三總醫院目前共有50例左右肉毒桿菌治療合併重複性經顱磁刺激治療,上述60歲個案,兩年前開始接受合併療法,目前手部功能逐漸恢復,手臂可高舉亦可抓握,復健結果良好。

「重複性經顱磁刺激仍需要搭配復健進行」張文強表示,肉毒桿菌治療效果在第三、四周時的肌肉放鬆效果最佳,並在此前提下導入重複性經顱磁刺激,讓大腦順利傳遞神經訊號,刺激後的半小時至一小時復健效果最佳,曾有患者首次治療,半小時後去復健就可達到手能動、腳能抬的狀況;大多數患者能恢復到七至八成,若本身小範圍中風,更可以恢復到九成九的程度。

台灣三軍總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張文強分享,台灣三總醫院目前共有50例左右肉毒桿菌治療合併重複性經顱磁刺激治療,一名60歲的個案,2年前開始接受合併療法,目前手部功能逐漸恢復。(記者鄒尚謙/攝影)

目前重複性經顱磁刺激適應症僅有重度憂鬱症,近年則有愈來愈多運用在腦神經領域上,醫界也爭取將腦中風後肢體痙攣納入適應症範圍。

中風 會考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