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旋轉肌撕裂 過度冰敷恐抑制發炎反應 影響修復

NOW健康

肩關節的使用率相當高,加上肩關節活動度很大,手臂得以旋轉360度,因此如果使用不當或過度使用,甚至長期磨損導致老化,都可能引起肩旋轉肌肉拉傷、肌腱撕裂。嚴重時可能反覆發生引發疼痛,影響日常生活品質。

★外傷與退化 兩大成因

台南市大東門讚診所吳東泰院長表示,日常生活中像是抓背、扣內衣、梳頭或手往後伸拿取物品等,都會使用到肩旋轉肌,如果此處出現撕裂或發炎,執行這些動作時會疼痛、手也會抬不高,急性發炎期時甚至連晚上睡覺不動也會感到疼痛。常見羽球、網球、棒球或舉重選手肩關節受傷,或常做家事、工作反覆勞動肩部、外傷撞擊等,都容易造成急性發作疼痛。

歸納造成肩旋轉肌撕裂的成因,包括外傷與退化兩大類,像是不斷重複使用旋轉肌的動作;或長時間姿勢不良導致肩夾擠症候群,肩胛骨夾到旋轉肌,反覆刺激造成發炎撕裂;或久未訓練肌肉,突然施力過猛或抬舉重物,也容易導致旋轉肌受傷撕裂。通常年輕人主要是因為工作或運動受傷,中老年人大多是因為肌腱退化所導致。

另一個常見勞損退化性疾病,則是在年輕時常運動導致軟骨受傷或曾發生骨折,就可能導致提早出現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或是年長者因重複性勞動、長時間造成軟骨磨損退化的結果。

當肩旋轉肌腱撕裂急性發作時,建議盡量休息、冰敷或服用消炎藥,症狀稍微改善後應注重保養,如減輕肩膀使用負擔,若工作無法避免勞動,可進行復健治療,加強肩部肌肉訓練、增加耐受力;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可減重或帶護具保護。

義大醫院副院長周一鳴教授表示,以往認為急性期損傷72小時內採冰敷,現在復健新觀念是疼痛發炎本身也是一種修復過程,當天適度冰敷即可。如果過度冰敷反而容易抑制發炎反應,恐影響患部修復速度。

臨床上會利用超音波或X光來判斷肩關節撕裂或關節退化性損傷,X光可以看有無骨刺、退化或骨頭磨損;超音波則看旋轉肌狀態,關節軟組織有無發炎或磨損。

吳東泰指出,當急性期過後、積水改善,使用各種藥物和復健治療仍成效不佳,即可介入治療,傳統如局部施打類固醇,或採用增生療法,如高濃度葡萄糖或更積極採用PLT血小板生長因子加快修復進程。

★PLT 適用長期治療患者

PLT治療是傳統PRP的進階版,傳統PRP則每次療程須抽血一次,須當場使用完畢,離心後血小板濃度難以掌控,療效不一。相較之下,PLT僅進行一次抽血,送往醫療手術室等級無菌採集,真空包裝製成10至20瓶粉末凍晶,定劑定量,確保每瓶含有10億個血小板,能維持穩定療效,室溫下可保存三年,適用多次且長期治療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若罹患白血病、癌症或血小板低下,或是局部感染者,則不建議採用血小板增生療法。

吳東泰曾收治一名年近50歲的中年男性,平日喜好打羽球,肩膀疼痛一段時間,經過復健治療效果不佳,在打球揮拍時因為疼痛很困擾。因此尋求醫師診治,檢查後發現肩旋轉肌撕裂,病人暫不考慮手術。醫病討論後決定先用PLT局部治療,加快修復速度,療程中仍搭配適當休息、復健和局部肌力訓練,一至兩個月內完成三次療程,現在已能重新上場揮拍。

周一鳴提醒,在增生療法後一、兩天內會出現局部痠痛腫脹的修復過程。兩至三周應減少服用消炎藥物以免抑制修復,可適量補充膠原蛋白、補充維他命C來降低發炎、促進關節修復,並暫時避免太激烈或重複性的活動,降低肩部和膝蓋的負擔,以免再度受傷。

(本文由「NOW健康」提供,https://healthmedia.com.tw/)

「肩旋轉肌」如果受損,會影響肩關節靈活度,適度冰敷即可;示意圖。(圖/123RF)

關節 羽球 癌症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