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氏症治療曙光 新儀器讓開腦像開車般「有導航」

記者黃于凡/嘉義即時報導

台灣進入高齡社會,腦部退化疾病困擾許多長者。嘉義長庚醫院透過最新儀器「精準影像導引手術中心」,為巴金森氏症陳姓男子完成深層腦部電刺激手術(DBS),在腦外安裝6個定位點,就像開車一樣有導航,精準定位植入電極,現在已能自行使用輔具走路。

陳男胞弟說,陳男今年65歲,罹患巴金森氏症超過10年,身體機能每況愈下,無法自行站立行走,在醫師建議下接受深部腦部電刺激手術(DBS),起初很擔心要動大刀,但現在持續追蹤5個月,已能用輔具自行走路,手指靈活度也提升,感謝醫師幫忙。

神經外科醫師鄭群鈺說,手術需在大腦植入刺激電極,且要安裝在位於深層腦幹附近、體積極小的丘腦下核,手術難度很高,透過醫院新啟用的「精準影像導引手術中心」,在患者頭上安裝5、6個定位點,精準導航定位植入電極,縮短手術時間、降低風險。

嘉義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謝宗達說,巴金森氏症病程中後期,口服藥易產生藥效波動「開關現象」,服藥時瞬間感到有效,但藥效過後又恢復僵硬,若符合健保適應症,可改採深層腦部電刺激手術,透過持續放電刺激大腦,增加腦內啡釋放,改善巴金森氏症病狀。

巴金森氏症電刺激手術需在丘腦下核植入電極,位於深層腦幹附近,周遭重要神經血管,手術難度高。(記者黃于凡/攝影)
嘉義長庚醫院新啟用精準影像導引手術中心,今天發表治療巴金森氏症電刺激手術,有「導航」精確植入電極。(記者黃于凡/攝影)
65歲陳姓男子罹患巴金森氏症逾10年,透過電刺激手術再次自行站立。(記者黃于凡/攝影)
65歲陳姓男子罹患巴金森氏症逾10年,透過電刺激手術再次自行站立。(記者黃于凡/攝影)

謝宗達也說,深層腦部電刺激手術自費約百萬元,但健保有補助部分患者,條件需符合罹患巴金森氏症5年以上、長期服藥無法忍受藥物不良反應、對於多巴胺有反應、治療1年以上藥物反應不佳,就可改採電刺激治療,逐漸降低口服藥比例,減緩副作用。

健保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