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下床摔骨折 微創內固定術與3D打印速復元

記者鄭國樑

72歲的朱姓婦人近日因天氣轉冷,睡覺時習慣穿襪保暖,一天清晨剛睡醒,迷迷糊糊下床著襪踩地不慎滑倒骨折,台灣衛福部桃園醫院檢查後,發現她的右側股骨轉子間骨折,伴隨三處裂痕,安排她接受微創內固定手術,成功避免了更複雜的後續治療,也顯著降低術後併發症風險。

陳俞旭醫師解釋,股骨轉子間骨折是老年人跌倒的常見傷害,尤以骨質疏鬆患者風險最高。傳統的內固定手術需較大切口,會對周圍軟組織造成更大影響,使恢復時間變得較長。然而,現代骨科治療已進入微創時代,醫療團隊使用最新型的髓內釘內固定技術,透過較小的切口將釘具置入骨骼內部,以穩定骨折部位。這種技術不僅縮短手術時間,也可減少出血量及術後疼痛,促進更快速的康復。

此外,3D打印技術結合術前規畫,也大幅提高了治療精準度。朱姓婦人的術前影像資料經過專業軟體處理,模擬出骨折形態與手術步驟,讓醫療團隊能夠在手術前制定最佳治療策略。陳俞旭說,得益於這些技術,朱姓婦人術後隔天便能在助行器的協助下緩步活動,住院僅3天便順利出院,現已逐步恢復日常生活。

陳俞旭提醒,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及早接受手術治療很重要,如果選擇保守治療,長期臥床可能引發感染、壓瘡、靜脈血栓、肺炎等嚴重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現代手術技術的進步大幅降低了手術風險,術後效果理想,患者和家屬應積極配合醫療建議。

陳俞旭以微創和新的手術方法,加上擅用3D精準打印,幫助婦人術後加速復原。(圖/衛福部桃園醫院提供)
醫師提醒,老人要防範跌倒,及早接受專業治療,才能有效保障活品質與健康安全;示意圖。(圖/123RF)

部桃護理長王瓊玉建議,長者應加強居家安全防護,例如穿防滑拖鞋、避免地面濕滑,並使用夜間照明設備,降低夜間跌倒風險。同時,規律運動和均衡飲食有助於維持骨骼與肌肉健康,並建議長者勇敢使用助行器或拐杖,這些輔助工具不僅能減少跌倒,還是保護健康的重要夥伴。

併發症 骨科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