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保健/壓力型肥胖 多吃養肝、清胃火食物調理

賴昀岫

瘦身不只是體重數字變輕而已!中醫師指出,每個人體質不同,適用的減重方式也有落差,整體而言,有70%為「肝鬱氣滯型」,也就是俗稱的壓力型肥胖,建議多吃能養肝、清胃火的食物來輔助調理體質,並且學習保持心情放鬆或適度運動;如為久坐不動造成體內循環不佳,或是喜好冰品冷飲,水分因此長時間在體內滯留,造成肥胖或水腫,就建議以加強身體循環為主軸。

以台灣為例,開業中醫師林朝暉說,2020至2023年疫情期間,中醫減重的詢問度成長了2.5倍,相關產值成長2.4倍,根據近5年的臨床研究,占比最高達70%的體質為肝鬱氣滯型,也就是現代人俗稱的「壓力型肥胖」;另有64%的減重民眾含有脾虛濕阻的體質特徵,明明已經吃得少,但看起來仍顯圓潤浮腫,俗稱「水腫型肥胖」。

林朝暉表示,90%以上的肥胖都可以歸類到以下五型,減重同時調理五臟六腑,達到健康調理,自然減重的效果。

水腫型(脾虛濕阻型)

久坐不動造成體內循環不佳,或是喜好冰品冷飲,水分因此長時間在體內滯留,造成肥胖或水腫。減重以加強身體循環為主軸。

 

老饕型(胃熱濕阻型)

胃口大、火氣大,喜好油膩、口味重的食物。建議用埋線來加速脂肪消除,同時搭配強度較高的運動,減肥效果會更佳。

 

壓力型(肝鬱氣滯型)

因壓力大而導致暴飲暴食,習慣以吃來宣洩。建議多吃能養肝、清胃火的食物來輔助調理體質,並且學習保持心情放鬆或適度運動。

 

虛弱型(氣血虛弱型)

常見於工作太忙的上班族、或是生產後的婦女。建議多補充能補氣血的食物,不適合配合高強度運動來減肥。

 

陰陽失調型(腎陽虛痰濁型)

醫師提醒,減重應該適體質來調整,方式也各有不同。(取材自Ingimage)

因內分泌失調或代謝降低所造成,四肢較容易顯肥胖、怕冷,建議可多吃補陽氣、益腎的食物。

減重 疫情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