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熱傷害 3招預防 5步驟急救 這些症狀速就醫

鄒尚謙

天氣炎熱,小心中暑,不是只有白天,夜間也有中暑的危險。台灣衛福部國健署提醒,容易發生熱傷害的環境,包括高溫悶熱的戶外、空氣不流通的室內,以及密閉的車內,因此提供預防熱傷害3招、急救5步驟,遠離中暑威脅。

台灣氣象署副署長呂國臣指出,氣溫持續飆高,體感溫度變高讓人難受,濕度高導致皮膚難散熱、汗流不出來,容易中暑。除了白天外,如果夜間溫度高,濕度又高,體感溫度仍會接近攝氏35度、36度(華氏95度、96.8度),務必好好散熱,否則夜間也會睡不安眠。

帶兒童活動或家庭旅遊,環境溫度愈來愈高,可說是中暑、熱急症的高峰期,提醒家長與學童,不論室內與室外遊玩,都要注意預防熱傷害,減少熱急症的發生。

補充水分 減少熱急症

1.保持「涼」爽:穿著淺色、透氣上衣,室內空間保持涼爽通風,外出時盡量避免陽光直射,並可攜帶手持式電風扇、遮陽帽、抗UV衣服或外套或選用適合的防曬用品。

2.「補」充水分:不論在室內或室外,適時適量的補充水分,避免瞬間大量的補充水分或冰水,且不以含糖飲料取代。

3.隨時留「心」:避免早上10時到下午2時外出;若搭車或開車,務必確實檢查孩童是否已下車,避免因孩子睡著,留置車內發生憾事。

通風散熱 5步驟急救

1.蔭涼通風:當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疲倦、食欲不振、活動力減退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環境,到蔭涼通風處。

2.鬆脫衣物:移除身上過多、不透氣或太緊繃的衣物,並平躺、足部稍微抬高,若出現有嘔吐現象,則協助側躺保持呼吸暢通,避免呼吸道阻塞,造成生命危險。

3.泡水或灑水散熱:全身頸部以下泡冷水,或是用涼水擦拭身體,並搧風降溫,如手邊可取得冰涼飲料罐,可放置於頸部、腋窩和鼠蹊部。

4.補充涼水:若意識清楚,可給予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補充身體所需的電解質;若出現意識不清的現象,則不可給予飲水。

天氣炎熱小心中暑,更要慎防熱傷害,若出現大量流汗、口渴、惡心嘔吐、輕微的意識混亂等症狀,應緊急尋求醫護協助;示意圖。(圖/123RF)

5.盡速送醫:在處理熱傷害的過程中,若出現大量流汗、口渴、惡心嘔吐、輕微的意識混亂、昏厥等症狀,或超出可以當場處理的情況,應緊急尋求醫護人員協助。

高溫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