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貼敷助調節免疫功能 中醫師:三伏貼有助預防新冠

記者林琮恩/台北即時報導

新冠疫情期間,中藥清冠一號獲民眾重視,近期新冠疫情開始夏季流行,染疫人數攀升,時序恰逢「冬病夏治」的「三伏貼」治療期間。中醫師指出,三伏貼有助提升患者免疫力,調節相關生化因子,依醫學常理判斷,對新冠病毒也有預防效果。

三伏貼是以細辛、延胡索、白芥子、甘遂、生薑等藥材,揉製成藥丸,再以自黏貼布敷於患者背部穴位,今年「三伏天」分別為7月15日、7月25日、8月14日,民眾可於這些日期前後,接受三伏貼療法,效果最長可維持一年。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針灸科副教授廖先胤表示,三伏貼治療效果經多項國際研究證實,其中一項研究,針對4周內貼3次三伏貼,每次2至6小時的民眾進行血液檢查,發現有助調節IgA、IgE、IgG、IL-4等免疫球蛋白機能,可降低慢性感染、慢性發炎、反復感染等。

廖先胤表示,三伏貼以溫熱藥物敷在患者背後,利用夏季自然能量,搭配溫熱藥物,將患者體質由虛寒改為溫暖,有助調控交感神經,調節肝腎功能,亦具有毛細循環、控制自律神經、平衡免疫系統與調控神經內分泌等效果。

桃園市中醫師公會監事會召集人王國輝表示,有時民眾感冒,若睡好、吃好,增強抵抗力,就不會發作,對抗新冠病毒也是同理,目前新冠疫情染疫人數愈來愈多,民眾身上多少都有病毒殘留,若提升免疫力,也能抑制病毒活性。依醫學常理判斷,三伏貼有助防護新冠病毒感染,但實證研究仍在進行中,預計還需一年以上才有結論。

不過,三伏貼最常見的臨床適應症是預防氣喘、鼻過敏、與反覆感冒。王國輝表示,除前述疾病外,三伏貼亦對慢性關節炎、經痛、胃痛、腹瀉具有療效,但因各中醫醫療院所貼敷方式、藥劑配方不同,並非所有症狀均可涵蓋,必須以院所醫師臨床評估與治療為準。

三伏貼是一種以細辛、延胡索、白芥子、甘遂、生薑等藥材,揉製成藥丸,以自黏貼布敷於患者背部穴位的中醫療法。(記者林琮恩/攝影)
中醫師指出,三伏貼有助提升患者免疫力,調節相關生化因子,依醫學長力判斷,對新冠病毒有甚好預防效果。(記者林琮恩/攝影)

不過,以下對象不建議使用三伏貼,包括孕婦、一歲以下幼兒、嚴重藥物過敏、皮膚容易過敏、易引起水泡、蟹足腫體質或貼敷處有傷口者,感冒、發燒及喉嚨發炎、中醫證型屬陰虛火旺或實熱者,建議要先詢問中醫師。

疫情 免疫力 關節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