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節氣後天氣愈來愈涼 中醫師曝秋末養生五大關鍵

記者沈能元/台北即時報導

8日正值「寒露」,其是24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也是秋天的倒數第2個節氣,可說是深秋的到來,天氣的涼意更重,民眾外出要小心容易著涼。開業中醫師吳明珠說,節氣「寒露」為中秋節後,天氣轉涼,氣溫更是持續偏低,屬於「涼燥」類型,不同於中秋節前為「溫燥」,尤其是早晚溫差大,並由食衣住行等方面提醒應如何養生。

食:秋天健康的關鍵在肺部,此時更需要養肺、潤肺,應多吃山藥、杏仁、白洋蔥、百合等白色食物,或是蜂蜜等。吳明珠指出,如山藥排骨湯、百合蛋花湯、百合炒蝦仁、四神湯,以健脾、潤肺、去濕;白洋蔥可以合併炒蛋、炒肉類,降低引發腹脹機會,同時也有潤膚效果。

此時應少吃冷飲等冰涼食物,另俗話說「秋瓜壞肚」,這時應少吃西瓜、香瓜等瓜類,替換為多喝溫牛奶、溫豆漿、杏仁茶等,避免寒氣入侵體內,降低腸胃負擔,並可避免腹瀉。

當民眾感覺手腳冰冷時,可以喝一點當歸酒,或將當歸酒加一、二滴在食物中,緩解手腳冰冷,但兒童並不適宜。

衣:「寒露」後,天氣轉涼,容易引起肌肉、心腦血管收縮,恐引發腰痠背痛、心肌梗塞、腦中風,這時應多注意身體保暖,多喝水,按時服用慢性病用藥;早上起床、外出時應多加一件薄外套,也應戴口罩,這時應少穿短褲、涼鞋。

住:即便待在室內,早晚氣溫較低,仍必須多穿一件衣服,避免感冒。

行:「寒露」後每次下雨,氣溫都會更為降低,民眾外出、騎機車一定要注意保暖、戴口罩,可以帶件薄外套、絲巾等,避免引發過敏、感冒;運動則以散步、太極拳等和緩運動為主,最好不要做激烈運動,以防大量流汗後氣虛,造成寒氣入侵。


中醫師吳明珠說,節氣「寒露」為中秋節後,天氣轉涼,氣溫更是持續偏低,屬於「涼燥」類型,不同於中秋節前為「溫燥」,尤其是早晚溫差大,應由食衣住行等方面注意養生。(本報資料照片)

此外,吳明珠提醒,「寒露」後天氣轉涼又較為乾燥,應特別注意皮膚乾癢問題,可以塗抹乳液保濕,另也容易出現鼻子癢、乾咳等,同時也容易誘發過敏、氣喘等,而老年人或患有關節疾病的人,也可能出現疼痛不適症狀,需多加留意。

口罩 中秋 中風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