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乾、口角炎… 中醫4穴位助緩解「乾燥症」

廖靜清

秋冬氣候乾燥,身體也跟著缺水,容易出現咳嗽、皮膚乾裂、口角發炎等症狀,甚至,失眠也是因為身體「燥」所引起。台北中國醫學大學特聘教授兼中西醫結合研究所所長張恆鴻表示,乾燥症在中醫被歸類為「燥症」,因躁邪侵擾,再加上肺肝腎陰不足而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容易影響體內其他系統。

張恆鴻提到,乾燥症的症狀並不明顯且無特別異常,要等到其他自體免疫疾病出現時,才可能進一步診斷出病因。初期症狀最常見的是淚腺和唾液腺分泌減少,因為這些腺體持續性發炎,導致眼睛及嘴巴乾,病患常會覺得眼睛不舒服,口乾導致吞嚥產生困難。

除了眼睛和口腔之外,乾燥症也會讓皮膚乾澀,甚至失眠、憂鬱;其他有黏膜的部位也可能因燥氣而津液耗損,包括鼻腔、喉嚨、氣管、耳朵、消化道等,還涉及到心、肺、肝、腎等器官,以及關節、血管等部位。中醫治療乾燥症,以「滋陰生津、化瘀通絡」為主,從體質著手調理外,輔助緩解的按摩。

張恆鴻強調,屬於陰質虧虛,可利用穴位按摩促進身體外分泌腺體,包括氣血循環,使陽氣能分布到全身,津液也隨濡養全身。經絡穴道是人體重要的保健系統,當身體不舒服時,可以按壓下列神闕穴、足三里穴、合谷穴、湧泉穴,緩解不適症狀,也能達到日常養生保健。

神闕穴

即為肚臍,是人體中唯一看得到、摸得著的穴位,與人體十二經脈相連、與五臟六腑相通,又被視為治病要穴。經常拍打肚臍可以起到安神寧心、調和氣血等作用。利用雙手虛掌著力,連續不斷輕微拍打,或使用熱敷按揉刺激肚臍。

足三里穴

又稱「長壽穴」,有增強免疫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等作用。在膝蓋外側凹窩往下4橫指的位置,靠近脛骨外側的凹陷處;適合飯後可以馬上按壓或敲打的穴位。

合谷穴

位置是在手部虎口,大拇指與食指的掌骨間靠近食指處;因功效多,也被稱為「萬能穴」,更是止痛大穴,有助於緩解疼痛、預防感冒、過敏等作用。建議按法為用拇指按壓,2秒鐘一次,一緊一鬆按壓穴位。

湧泉穴

秋冬氣候乾燥,身體也跟著缺水,容易出現咳嗽、皮膚乾裂、口角發炎等症狀,小心是「乾燥症」。(圖/123RF)

屬於長壽穴之一,能消除疲勞、改善水腫、舒緩肌肉痠痛,並提升腎功能。湧泉穴的位置在腳板底前1/3部位的正中凹陷處,按摩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用拇指或中指在湧泉穴上揉動,感覺局部痠脹即可。

失眠 免疫力 關節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