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歲長者腳踝「翻船」變形 骨頭移植重獲新生
腳踝扭傷別以為只是小毛病,一名71歲長者因嚴重退化性踝關節炎合併關節變形,導致腳踝長期以「翻船」姿勢行走,日前痛到不能走才就醫。醫師檢查發現他的腳踝關節已嚴重磨損變形,還傷及周邊骨頭,後來透過骨頭移植重建手術,才恢復足踝關節及步行能力。
台灣宜蘭羅東博愛醫院骨科宋卓俍醫師表示,這名患者因為罹患糖尿病,疾病併發的神經末梢病變使得他的痛覺遲鈍,對自己左腳退化性踝關節炎步行時產生的疼痛近乎「無感」,使得傷害愈來愈嚴重,就診時踝關節已嚴重磨損變形,一步也走不了,只能仰賴輪椅行動。

宋卓俍說,「退化性踝關節炎合併嚴重軟骨磨損及關節變形」可透過只單做踝關節融合手術治療,但是這名患者的踝關節已經惡化、嚴重變形甚至磨損周邊骨頭,造成距骨下關節也受影響,只能透過異體骨移植重建足踝關節。
首先必須把遠端腓骨切除,清理踝關節及距骨下關節腔內骨缺損的部分後,以異體骨移植回復踝關節的高度,並使用逆行性骨髓內釘做踝關節及距骨下關節融合手術,完成足踝重建治療。
「一連串手術過程,其實就是將足踝關節打掉重練。」宋卓俍解釋,足踝依靠多個關節上下左右轉動,維持步履的平衡,就像是一組環環相扣的齒輪樞紐,當關節與骨頭失去支撐力時,只能透過重建踝關節的支撐結構,才能解決疼痛與變形問題,重拾步行能力。雖然術後足踝的活動角度稍微受影響,但行走已能恢復到正常穩定度。
宋卓俍提醒,上下樓梯時腳步動作應盡量放慢,維護足踝健康;冬季天氣冷,運動、活動前可先旋轉關節暖身,避免運動傷害;若真的不慎跌倒導致足踝「翻船」,一定要就醫檢查,千萬不能強忍痛造成足踝關節變形、症狀惡化就麻煩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