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物、懷舊治療 失智照護不吃藥

記者林琮恩

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台灣失智症人口持續攀升,照護問題引發各界重視,除藥物治療外,非藥物治療方式,更是其中重點。職能治療師、護理師分享非藥物治療對失智症患者的幫助。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柯宏勳表示,自己投入失智症照護超過20年,從過去失智症還被稱為老人癡呆時就開始服務,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相輔相成,有系統性回顧研究發現,效果不比藥物治療效果差,而且可以有更少的副作用。

陽明交通大學健康長壽與老化科學研究中心長照失智護理師徐靜萍表示,懷舊治療的關鍵是了解長輩的生命歷程,據以安排懷舊的方式,例如安排「軍裝懷舊」時,有些榮民長者會想到國共內戰被迫與家人分開,就不適合參與,唯有透過陪伴、傾聽,才能找到最適合的懷舊方式。

職能治療師公會全聯會第8屆常務理事吳鴻順說,「生命影響生命是園藝治療主軸」,每株植物都有其生命周期,就像人有生老病死,可協助長照長者接觸、了解善終議題,而每天為植物澆水,及關注植物生長情況,也能協助長者維持生活規律。

每天為植物澆水關注植物生長情況,能協助長者維持生活規律;示意圖。(圖/123RF)

台灣藝術治療學會藝術治療師呂冠廷說,世界衛生組織(WHO)大型文獻回顧肯定藝術對於福祉,其中即包含失智症治療;藝術珍貴的是創造性、表達性,可以超越語言文字範疇,讓長輩透過藝術,呈現平常無法以語言、文字述說的話。

長照 WHO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