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喝酒寫字
最有名的書法家是王羲之,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是〈蘭亭序〉。〈蘭亭序〉不只書法有名,內容更成為中華文化相當深遠的傳統。
根據史料記載,在永和九年三月三日這天,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邀請了四十二位當時的名流,大家聚集在蘭亭,舉行「脩禊」雅集,是時有二十六人得詩三十七首,後輯為《蘭亭詩》。〈蘭亭集序〉就是王羲之為《蘭亭詩》寫的序言。
以前的人讀書寫字都要學王羲之的書法,〈蘭亭序〉的書法文章自是極為熟悉,〈蘭亭序〉的原文是: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脩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這段文字的描述非常清楚,就是在一個天氣晴朗、和風微微的農曆三月初的好日子,大家在有崇山峻嶺,有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的山陰蘭亭集會,欣賞大自然美妙風景,飲酒作詩,傾訴心中的情感。
然而,長久以來,無論文人、畫家,對蘭亭雅集都有一個根本的誤解,就是把這樣的雅集,理解成大家坐在蜿蜒的小溪兩岸,溪水中的「羽觴」盛著美酒,流到誰的面前誰就要把它喝掉。
流觴,就是放置水上的扁平酒器,可以浮在水上,隨著水漂浮流動,羽觴漂流到誰面前,誰就喝酒,實在雅致極了。
在許多繪畫作品中,也都可以看到,許多畫家描繪著美麗的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文人雅士散坐溪岸兩旁,真是愜意極了。
確實,從「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一路寫下來,很容易就以為流觴曲水就是沿著小溪放置羽觴,大家都是坐在小溪旁邊喝酒,歷代許多描繪〈蘭亭序〉的繪畫作品,也大都這麼畫。
前故宮副院長莊嚴在1963年3月杪春,仿「蘭亭修禊」典故,邀中外友人於霧峰北溝溪畔,舉行來台後的首次「曲水流觴」雅集。從當時的照片看起來,也是在溪邊喝酒,後來這樣的雅集在台北故宮也辦過,也是圍坐在溪邊喝酒。
但這是錯的。
產生這種錯誤的原因,在於「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這段文字中,大家忽略了「引」字。
「引以為流觴曲水」的意思,是把溪水引到別處而成為曲水,這個曲水的水道,不是天然的小溪,而是人工挖出來的,因為是人工挖出,所以可以控制水流方向、水量,以及水的流速,如此這般,羽觴才有可能平穩的在水上漂浮。
如果是在清流激湍的溪水中,扁平的羽觴很難保持平穩流動,甚至翻覆沉沒,至少激濺的溪水很容易就湧入扁平的羽觴之中,想要在這樣的情況下悠哉游哉的喝酒,恐怕是不可能的。
在現在的紹興蘭亭(據考證就是蘭亭原址),整個地理環境非常優美,放眼望去,到處都是崇山峻嶺,蘭亭所在的地點也的確是茂林修竹,綠意盎然,也的確有清流激湍,映帶在山谷樹林之中,漫步其中,可以充分領略王羲之〈蘭亭序〉中的描寫完全是寫實的。
特別不一樣的是,那個用來流觴的曲水,是另外引出來的水道,雖然彎彎曲曲,刻意模仿自然景象,但確確實實是人工開鑿而成,不是在天然環境中的小溪,可見當初設計蘭亭的人,已經注意到「引以為流觴曲水」的意思。
由於唐太宗特別尊崇王羲之,關於〈蘭亭序〉有太多的故事,其中也大都充滿各式各樣錯誤的傳說,例如相傳王羲之是以特選的鼠鬚筆和蠶繭紙書寫〈蘭亭序〉,所以鼠鬚筆和蠶繭紙就成為書法文房中的極品,也是歷代文人書法家爭相追求的神兵利器。
然而記載〈蘭亭序〉用蠶繭紙、鼠鬚筆的,是唐朝人何延之的說法,距離王羲之的年代將近三百年,這位何延之是根據什麼資料說〈蘭亭序〉是用鼠鬚筆、蠶繭紙?似乎沒有其他更早的記載。
我和幾位大陸的做筆師傅討論過〈蘭亭序〉的鼠鬚筆。所謂鼠鬚,應該只是形容詞,就好像蠶繭紙的蠶繭應該也是形容詞,形容紙張潔白、有光澤、紋理,如蠶繭,如果真的是用蠶繭做的,那應該叫絹,而不是紙。
現在所存效果最好的〈蘭亭序〉版本,是唐太宗時期馮承素、趙模等人臨摹的「神龍半印本」,無法作為王羲之用紙的證明,但乾隆珍藏和王羲之同時代的王珣〈伯遠帖〉、陸機〈平復帖〉,都是楮皮一類的紙張。王羲之用紙,理應近似。
至於鼠鬚筆,雖然沒有確實記載究竟是什麼毛料製作的毛筆,但根據「神龍半印本」的筆畫特性,一般都傾向接近現在的狼毫,而狼毫的筆毛是用黃鼠狼尾巴毛料製作而成,所以推斷應該就是用黃鼠狼製作的毛筆,或許也就是因為如此,才稱之為鼠鬚筆。
作為有「天下第一行書」美譽的〈蘭亭序〉,相關故事與傳說實在太多,光是〈蘭亭序〉本身的寫作經過,就有很多疑問。
〈蘭亭序〉是王羲之為蘭亭雅集的詩輯所作的序言,這是毫無疑問的,而相傳王羲之是酒後微醺所作,所以寫得特別精采。
「神龍半印本」是現存王羲之摹本中最精緻的,其中有錯字、漏字和修改,可見不是最後的定稿,那有沒有可能是最初的草稿呢?
「神龍半印本」的筆畫非常精微,許多字的處理已經到了完美的地步,不像是在室外書寫環境不佳的情況下所寫,而更像是重新謄寫的稿件。雖然是重新謄寫,但從有錯漏刪改來看,應該還是未定稿,和蘇東坡的〈寒食帖〉一樣,顯然也是作者自己整理詩作時重新謄寫的未定稿;顏真卿〈祭侄文稿〉則完全是初寫草稿,所以筆畫粗細不一,刪改處處,和〈蘭亭序〉、〈寒食帖〉的精緻完全不同。
傳說王羲之在寫完〈蘭亭序〉之後曾經再多次書寫,但都不是很滿意,「神龍半印本」是不是他最滿意的版本,在沒有其他版本可以比較的情況下,很難推究。不過從「神龍半印本」的精緻程度來看,我可以肯定王羲之是在非常清醒的情況下才有辦法寫出那麼完美的字體,所謂酒後微醺寫〈蘭亭序〉,應該只是一種文人美好的想像罷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