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萬年
在電影《臥虎藏龍》中,初次看到壯美的大漠風光,為詭異的烏爾禾魔鬼城深深著迷。後來又在各種媒體中看到張掖七彩丹霞的美照,更為之目眩神迷。今秋終於親履斯土,得窺廬山真面目,也對雅丹和丹霞地貌有了粗淺的認識。
雅丹地貌,望文生義以為是指優雅的紅色地貌,其實不然,它源出維吾爾語(Yardang),其意為「具有陡壁的小丘」,後經輾轉音譯才被統稱為雅丹地貌。雅丹地貌多形成於高溫少雨強風的極端乾旱鮮有植被的平原地區,經過億萬年的地殼變動和強大的風蝕作用及少量的流水侵蝕,將各種河湖沉積物堆砌雕琢成壟崗狀且成群集中分布。又因所含礦物質成分的不同而煥發出不同的色彩,並非獨鍾紅色,此即所謂的「風蝕雅丹」。
烏爾禾魔鬼城位於新疆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缘的佳木河下游,距離克拉瑪依市六十餘英里。它在一億多年前的白堊紀時曾是巨大的淡水湖,後經兩次地殼變動成為戈壁台地,是典型的雅丹地貌。由於正當風口,終年狂風不息,氣流穿梭迴旋於整個區域,發出巨大怪聲,月黑風高時有如鬼哭神號,因其聲非因其形而被稱為魔鬼城。
我們去的那天,豔陽高照,無風無雨,更無任何魑魅魍魉,又因在城市邊緣,感受不到絲毫荒野大漠的武俠氛圍。放眼望去,黃色居多,摻雜著白色和粉紅橫紋,但不明顯。成群聳立的雅丹,岩質堅硬宛如厚重壯實的城堡城牆,凜然不可侵犯。落單獨立的雅丹,如塔似碑也像孤島卓然而立,不容小覷。「人面獅身」、「海貍對望」、「駱駝」、「窯洞」等天然雕作,雖說只是神似而非真的形似,倒也饒富趣味,不乏想像空間。也許是影視節目炒作過甚的緣故,此地人潮洶湧,失去了原有的神祕感。
雅丹魔鬼城位於甘肅境內,離敦煌一百英里遠,屬於古羅布泊的一部分,為沙漠平原區,和烏爾禾魔鬼城一樣因風聲淒厲而得名。此處遠離塵囂,幅員遼闊,頗有大西北的荒涼之感。這兒亦以黃色為基色,雅丹多帶有白灰橫紋,侵蝕風向鮮明。有幸在此能看到各個時期不同形態的雅丹,而且都有其代表作。
幼年期的雅丹多為長條形山脊與溝槽,形態細長完整是為壟崗狀雅丹。「西海艦隊」南北斷續延伸六十餘英里,寬三至十餘英里,遠望如氣勢磅礴的遠洋艦隊乘風破浪而來,陣容龐大頗為震撼。
青年期的雅丹,既變窄又從中斷開,導致高度降低,成為渾圓的穹隆狀個體,但總體似牆,是為牆狀雅丹。「獅身人面」是由青年至壯年期的過渡產物,因風向吹蝕的關係,頭部垂直懸空,中部平直,因而神似獅身人面。
壯年期的雅丹,成為長寬比例接近的塔狀雅丹。有頂部渾圓的「蒙古包」,有底部呈多邊形的「階梯式金字塔」。「偉人頭像」和「金獅迎賓」亦屬壯年期雅丹。
成熟期的雅丹,逐漸拉高了身長成為柱狀雅丹。因抗風能力不同,有上粗下細的蘑菇形或上下均勻的圓柱形。因風化作用強烈以致頭小身大,「孔雀玉立」為柱狀雅丹的代表。
消亡期的雅丹,沿節理坍塌,宛如斷壁殘垣,無從辨認原貌是為殘丘雅丹,但它並非從此消亡,而是又一演化輪迴的開始,在構造抬升和侵蝕作用下產生新的雅丹體。
面對眼前千變萬化的景物,那是強風與沙石搏鬥的結果。我不懂什麼風化、風蝕、氧化、地殼變動等學理,寧可相信是強風將遠古遠方的沙石裹挾至此,沙石欲歸不能,遂將思念化作故土的一景一物,於是才有了金獅、孔雀、艦隊、蒙古包、金字塔等形象化的雅丹,各自有說不完的故事。
號稱最美雅丹地貌的五彩灘卻予人截然不同的觀感。它位於新疆阿勒泰地區,鄰近額爾齊斯河北岸,南岸是綠洲。河岸因流水侵蝕切割和風蝕作用在斜坡上形成縱橫溝壑、溝谷,又因岩層抗風化能力強弱不一而如波浪般高低起伏,更因礦物質含量不同而幻化出各種色彩,得名五彩灘。
黃昏時登上觀景台,但見一帶綠林、一灣藍水、一片金岩在眼前曼妙展現,果然是「一河隔兩岸,自有兩重天」。岸邊岩丘渾圓飽滿,黃燦燦的像是剛出爐的蛋糕捲,淺紫泛白的像是芋頭糕,撒滿紅粉的像是肉鬆捲,皆秀色可餐惹人垂涎。遠離河岸的另一邊,奇岩怪石,峭壁林立,夕陽直射其上,璀璨耀眼,當真是金碧輝煌。
五彩灘不像兩個魔鬼城身處荒野大漠而是濱臨河岸,整個地區如丘陵起伏,沒有落單獨立的雅丹,亦無明顯的風蝕橫紋,色彩遠較魔鬼城豐富,但非純色而是不均勻地灑上紅紫黃綠白五色彩粉,岩面顆粒疏鬆,不禁懷疑它是不是丹霞地貌?
丹霞二字出自曹丕的詩句「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意指天上火紅的彩霞。丹霞地貌的定義則為「有陡崖的陸相紅層地貌」。它是由紅色砂岩礫岩經長期流水和外力侵蝕及風化形成的,以赤壁丹崖為其特色。多形成於氣候相對濕潤,降雨量較多的亞熱帶或溫帶山地區域,故有「流水丹霞」之稱。
张掖七彩丹霞位於甘肅境內祁連山北麓,海拔高至萬餘英尺,占地七萬餘英畝,東西長南北窄。一腳踏入園區,即如愛麗絲夢遊仙境。入眼群峰既非常見的綠色山脈,更非加州的光禿黃山,而是有彩色條紋的丘陵。山無植被且稜角分明,這些色彩並非來自花草樹木全來自岩石本身,大大超出平常的認知。
由西門入西門出,首站是一號七彩雲海台。攀爬大段木棧道到達頂部,視線豁然開朗,環峙群峰盡入眼底,到處流光溢彩可說是一步一景,來不及細看即被前方的「七彩飛霞」所深深吸引。在這片單斜山上,橫亙著紅橙紫黃白綠各色彩帶,層次分明,互無交集,正如彩虹墜地,落霞滿天,如詩如畫復如夢。四周連綿不絕的成排扇貝形或尖錐狀小丘,身上都有明顯的彩色斜條紋,高低起伏齊齊向東律動,彷彿它們在趕赴億萬年前的約會時,忽遇天崩地裂,瞬間凝固才留下了這海枯石爛的永恆印記。
這兒的沙地並非寸草不生,谷底雜生著各種灌木叢和野草,驀地一長排紅黃泛青綠的小丘橫立眼前,平整如牆,頂上還有成排的蘑菇狀岩石形同碉堡,難怪會被命名為「赤壁長城」。
次站四號七彩虹霞台,我們一下車即被眼前一片火紅震撼住。這大片斜坡上有道道溝壑,其上紅白相間,肌理分明,活脫脫的培根肉片。走近前去,橙紅橘黃的橫紋如火焰跳躍,一發不可收拾地橫向奔竄。若順著紋路往前直看則是一條奔流不息的七彩河流,大有曾經滄海難為水之感。左側兩道三角形山脊,峰面平直如刀切。想不到億萬年的燃燒都燒不盡它的熱情,仍然是充滿活力的「刀山火海」。
在「刀山火海」的另一邊,塔狀岩壁上沒有任何橫斜紋路,岩面粗糙,岩色土黃泛紅,頂上裸露出內裡大塊的蘑菇狀紅岩,從某一角度看,像是「神龜問天」,但從下仰視,眉眼鬍鬚頭巾具全,不就是阿拉伯的勞倫斯?
登上「刀山火海」的頂端,向南看,山下的熊熊烈火一路燃燒至此,火紅金黃動人心魄。對面丘陵的紋理顏色則以咖啡、黃、白、灰為主,一處頂上橫陳一條風化形成的白色山脊,形似臥龍,其下緩坡如波濤起伏,「神龍戲火」竟然一戲億萬年而不厭倦。
這條白色山脊的東邊尾端,因其灰色泥岩在發育過程中受到了強烈的氧化和溶蝕作用,擠壓變形成了一座宮殿模樣傲然挺立於彩丘之上,儼然一座以假亂真的「小布達拉宮」。愈往東去,色彩愈行黯淡,紋路愈發模糊不清。黃灰帶綠的遠處有一排岩丘,紫色與灰白如齒牙上下交錯,在彩帶環繞中別出一格。
末站二號七彩仙緣台又是另一番風景。三座傾斜山體比鄰而立,右邊兩座在前,以濃重的黃紅褐色為主,上有粗細交錯的傾斜條紋,不過二者的傾斜方向剛好相反,造成一個小峽谷,因受擠壓變形的山翼形狀如帆,在光影撥弄下形同滿載希望和夢想的「夕暉歸帆」。左邊在後的這座「七彩屏」以白色為基色,是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留下的紅色岩系,在長期的風化作用和流水沖蝕下,形成連綿起伏的波浪狀溝壑,流淌著流蘇般的七彩光芒,絢麗如孔雀開屏,予人無盡遐思。
《啟示錄》中形容聖城耶路撒冷的城牆根基是「用各樣寶石修飾的。第一根基是碧玉,第二是藍寶石,第三是綠瑪瑙,第四是綠寶石,第五是紅瑪瑙,第六是紅寶石,第七是黃碧璽,第八是水蒼玉,第九是紅碧璽,第十是翡翠,第十一是紫瑪瑙,第十二是紫晶……」讀時無法想像這是何等美麗的景象,直到此刻看到七彩丹霞後,這聖城形象才倏忽恍如目前。
人生不滿百,在時間的雕琢下法令紋、抬頭紋、魚尾紋相繼上臉,終至滿臉皺紋,面目全非。旱地經過億萬年的風雕水琢卻能化腐朽為神奇,造成雅丹和丹霞獨特的豐姿美顏,這全是造物者的奇妙作為,如詩篇所說:「在你看來,千年如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
岩質的雅丹地貌可以再生,號稱「不沉的艦隊,永遠的雅丹」,砂質的丹霞地貌卻是不可再生、不可複製的地質遺蹟,它的形成生長是以百萬年為地貌單元的,每看一眼便是人間萬年啊!(寄自加州)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