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報和我

志堅

世界日報在美洲發行超過五十年,我是它的讀者,接近半個世紀,情誼深厚。

我住近華人區,在過去二十年,每天駕車上班前路經附近書報攤,必購買一份世界日報,作為下班晚飯後的精神糧食,成為一個長久以來的習慣。偶然因事缺買一天,翌日必去街頭的一家酒鋪補買一份,作為「隔日鮮」,從未間斷過。在美國的華人中文媒體選擇不多,因此中文報紙價值不受日期的影響,過時的報紙,一樣有人願出原價購買。

說來或許有些誇張,我們街頭那家老墨開辦的酒鋪,不知誰給他們寫了個中文告示牌:「這裡有過期中文報紙出售」,居然引來不少華人顧客,帶動了其他生意,老闆笑逐顏開。我靈機一動,把這招妙計,也告訴另一家印裔便利店,他依樣葫蘆,售賣當日和過期中文報紙,一樣多做了不少華人生意。雖然世界日報有回收服務,但歡迎店家全買下當日的報紙。

印裔店家為表謝意,願意每日送我一份免費報紙作為酬報。我沒有貪這小便宜,反正為人為己,我多了一處地方可買到過期中文報紙,同時也造福街坊,何樂不為。

自從世界日報提供網上免費報紙後,我再也沒有上街買實體報紙,這新科技更方便了我每日必看世界日報的習慣。

在羅省不是沒有其他中文報紙可選,最少至今仍有來自香港的星島日報出售,我何以會選看世界日報?原因要追溯到一九八○年,我由香港移民美國,當時發現羅省有四份華文報紙;其中三份是來自香港,一份來自台灣。

三份中有兩份我認識很深,以前我熟悉的前輩報人和作家,都集中在這兩份報紙,他們的言論和思想代表七○年代大部分的香港人。因此,我最初每天都看這兩份報紙。過了一段時間後,我發覺這兩份報紙在美洲分報規模有限,報導偏重香港新聞,對本地新聞分量不足,失去地方性的意義。

我開始留意另外一份世界日報,發覺他們在美洲發行規模頗大,實力雄厚,加上和主流大報LA Times有聯繫,有執行自我宗旨的實力,不易受政治干擾。而其他兩份報紙,在美洲規模較小,很難堅持既有原則,其中一份甚至後來因財務而停辦,另一份似已變質。經過一番仔細閱讀評估後,我最終成為世界日報的忠誠讀者。

我評估報紙價值根據四大要素:宗旨、立場、聲譽和內容。我從三份初步選讀的報紙,選出一份作為長期閱讀的報紙。我當時有個假定:如果評估都不合格,我不介意放棄全部中文報紙,以我的英文程度,我大可以集中精神選選擇美國主流媒體,包括電視台和英文報紙:反正我將會在加州安身立命,早一點了解這些媒體不是壞事。

經過謹慎研究後,我最終選取了世界日報,理由是:論宗旨,憑我的讀後感,世界日報做到了「為美洲華人服務」,提供正確世界和本地新聞資訊。論立場,很適合美國華裔的政治立場,不論國內和國外,不偏左,不偏右,無激動的言詞,公平地說明事實真相。

論聲譽,多年來堅持宗旨、立場,未見有任何變質。論內容,應有盡有;新聞包括國際新聞、美國新聞、兩岸新聞、香港新聞和讀者時事評論;體育包括足球、籃球和國際體育競賽;娛樂包括電影、電視、流行歌曲和音樂;文藝包括副刊文選、長篇小說、上下古今、香港副刊、家園。

手持一份世界日報,等於擁有一份豐富的精神糧食,可讓我的生活滿足無缺。

有人說,時代進步,科技昌明,人類進入網路世界,資訊發達,資訊平台多如牛毛,有無限的選擇,只要一機(手機、電腦)在手,足不出戶能知天下事,能買生活所需,實體媒體應遭時代淘汰。

事實真是如此簡單嗎?試問:在無千無萬的網路資訊世界,充斥無數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資訊,憑你個人的時間和知識,可以逐一明辨秋毫,絲毫無誤嗎?再者,一個人的能力比得上一個龐大報社的工作團隊嗎?答案不言而喻。何況一紙在手,全日所需各類文娛資訊,就可以一捻在手,隨用隨有,優哉游哉。

世界日報 香港 華人

推薦文章

留言